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使用灌輸式教育,沒有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教育事業也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已經成為教師重點考慮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開發他們的智力,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還應加強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一、 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引導學生思考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已經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學生放到教學主體地位,而自身則為學生進行指引。因此,在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時,首先就要將課堂交到學生手中,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想法,積極和學生互動、交流,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奠定基礎。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都是聽從教師的調動,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占據主體位置,這種教學模式無疑不利于學生發展,而將學生放到教學的主體位置則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空間,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有重要影響。
比如,在教學《認識圖形》一課時,教師就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首先,教師問道:“大家知道什么物體是哪種形狀呢?”學生回答“桌子是長方形、電視機是正方形、杯子是圓形”等等,教師再繼續提問:“這些形狀都有哪些特征呢?”一步一步引發學生思考,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將課堂交到學生手中,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教師的引導深入思考,如此便提高了教學質量,有助于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
二、 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情,使他們樂于思考
要想提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效果,還應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思考,樂于思考。這就要求教師進行教學時,設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環節中,比如:開展多媒體教學、引用生活現象進行教學以及創設情境教學等,使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進而達到樂于思考的效果。
依然以《認識圖形》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生活中的一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物體制成多媒體課件,在課上為學生展示,將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在多媒體播放的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提問:“除了我展示的這些物品之外,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形狀呢?”以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但能夠深化他們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他們獨立思考,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做到與時俱進
創新教學方式對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有重要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小學生的視野逐漸開闊,不再單純的依靠課堂學習數學知識,在課下也可自行獲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實際需求,教師還應積極革新教學模式,努力提升教學質量。多媒體教學是近些年新興的一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投入到學習中。通過觀看圖、文、聲于一體的視頻,吸引學生的眼球,使他們更直觀的了解數學知識,促使他們獨立思考。
比如,在教學“米、分米、厘米的認識”知識點時,對于如何測量線段長度,如果教師只是依靠口述將很難表達清楚,學生也很難理解。此時教師就可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在多媒體上將尺子放大,并進行移動為學生講解測量方式,學生通過觀看教師在多媒體中的操作,自己獨立測量。這樣,便有效降低了教學難度,學生從中掌握測量方法,克服教學難點,提高測量水平。在測量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獨立操作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 積極開展課下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
要想更好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僅僅依靠課上還是不夠的。因此教師還應組織學生開展課下教學,開拓學生的發展空間。比如,在學習完“表內乘除法”知識后,教師就可以利用課下時間為學生安排數學競答活動,利用多媒體呈現乘除法,學生以搶答的方式進行作答。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也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長期如此,學生將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為其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的關鍵時期,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一定的時間,教師只有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進而引導他們對問題深入思考,才能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參考文獻:
[1] 楊鳳文.針對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探討[J].教育,2017(1):88.
[2] 劉德松.關于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問題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202.
[3] 熊成根.小學數學教育中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讀書文摘,2015(8):192-193.
作者簡介:廖元宵,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蘇州陽山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