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教學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教學的內容。尤其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因為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同時又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運用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同時,采用情境教學還能夠豐富課堂教學,使數學課堂生動形象,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堂,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提高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二年級;情境教學;興趣培養;效率提高
何謂教學情境設計呢?指的就是結合課本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設計教學環境,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豐富。我們都知道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積極配合教師回答問題,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所以在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注重情境的創設,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新穎有趣的情境,讓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
一、 結合實際生活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只有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才能夠激發他們學習探索的欲望。所以,教學設計的趣味性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顯得尤為重要,它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內在的推動力。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實際生活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自覺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提高,讓學生能夠喜歡上數學學習。
例如:在教學“除法”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性格年齡的特點,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比如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要面臨分事物的事情,而小學生都比較注重平均的原則。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樣特點進行教學,如教師可以問學生“小明在一次比賽中獲獎,贏得了20顆糖,可是他想和其他四個好朋友分享,那么他們每個人平均可以得到幾顆糖呢?”,讓學生通過計算得出答案,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除法的概念,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息息相關,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學會把數學運用到生活中以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數學探索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探索性的學科,數學學習是一個無限探索求知的過程。所以要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同時,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就要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思考數學問題。而小學生的大部分是具體的形象思維,很難理解數學學習中抽象的知識概念。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從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加深對知識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探索其中的奧秘。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變化”這一節內容時,由于圖形的變化比較抽象,學生很難想象,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折紙、剪紙等動手操作,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圖形的變化,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掌握圖形變化的原理。比如說圓,讓學生通過對折,了解到圓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有無數條。像這樣,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探索圖形中的秘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到圖形的特點。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知識,探索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和效果。
三、 通過設置游戲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快樂學習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喜歡做游戲和喜歡玩耍,所以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關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習數學知識。在游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奧妙,讓學生在玩耍中獲得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快樂學習。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數學知識的運用,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加與減”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一些道具進行教學,比如氣球。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氣球,分給學生們指定的數量,讓學生們通過交換氣球來計算數量。比如“小明有五個氣球,小紅和小華分別給了他四個和三個,那么小明一共有幾個氣球呢?”“小明有十個氣球,給了小紅四個,小華兩個,那么他還有幾個呢?”在學生玩耍游戲的時候滲透數學知識,讓學生從游戲中獲得知識,使學生能夠開心快樂地學習。
四、 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數學的學習需要一定的交流和討論,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適當地組織學生小組學習,讓學生們可以相互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解題的速度,還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解題方法,讓學生能夠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一節內容時,由于計算量大,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計算會有一些難度,容易計算錯誤,而且計算速度較慢。如在讓學生解答“78-25+32=?”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畢竟每個學生的解題思路是不一樣的。通過小組討論,很容易就會發現其中的技巧,先加后減,這樣更為簡便。這樣,學生的解題速度能夠得到提高,解題思路也能夠得到豐富,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
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設計,不但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樂趣,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不斷地探索設計出更加有趣高效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的教學中來,讓學生能夠開心高效的學習數學知識,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涂榮豹,王光明,寧連華.新編數學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楊艷俠.淺析小學數學情境式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S1).
[4] 何小志.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思考與實踐[J].才智,2011(13).
作者簡介:王璐,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體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