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玲
【摘要】小學數學教師應在素質教育理念與創新教育理念的正確引導下,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思想,不斷調整課堂的教學方向,利用數形結合教學方式,強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探究習慣,學生掌握到更多的基礎技能,構建完善的認知體系,為深層數學知識的系統性探究打下扎實基礎,這對于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而言至關重要。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啟發自主學習意識,有賴于教師們的努力探索與研究。本文簡要總結出幾點數形結合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形結合 自主學習 能力 培養策略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123-02
一、以形助數,提高學生自學積極性
數形結合教學,可以將抽象知識直觀、動態呈現出來,使抽象的文字信息具象化,幫助學生化難為易,輕松地理解文字信息的意義,簡化教學步驟,豐富教學內容,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數學概念,形成深刻記憶,并在思維活躍過程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生的厭學情緒消失殆盡,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1]。例如,一輛汽車從A地開往B地,需要先下坡行駛,然后行駛一段距離的平地,然后上坡行駛一段距離,已知汽車下坡速度為30km/h,平地速度40km/h,上坡速度20km/h,這輛汽車從A地到達B地一共花費8h,在平地花費3h,在下坡花費5h,那么請問汽車從B地返回A地需要花費多少時間? 這個題目內容比較多,里面有汽車的上坡速度、下坡速度還有平地速度以及返回等多個信息,為了更好地理解,可以讓學生采用畫圖的形式幫助整理這些繁雜的信息,進而根據圖理清題中的數量關系,最后列式解決問題。
二、圖形設問,有效激活生本思維
數學概念解讀需要有一個過程,教師利用圖形結合表達數學概念,并不能讓學生瞬間掌握圖形的要義,因此,教師要借助圖形設計教學問題,給學生創造更多自主思考的機會,這樣才能逐步建立數學概念的基礎。數形結合,“數”是數學概念知識,“形”則是展示手段,借助圖形設計引導問題,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2]。教師巧妙借助圖形設計思考問題,需要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整合、分析、概括等思維方式,逐漸形成新的數理概念,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教師將學生領到操場上,再用米尺測量出1米的距離,然后提出思考問題:這是1米的距離,1千米就是將這個距離擴大1000倍。大家估算下,這個操場的跑道一圈有多少米呢?以操場為起點,到你們家有多少千米呢?以學校為起點到南寧市有多少千米呢?學生開始議論紛紛,很快就給出一些答案。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糾正,讓學生深刻領會千米的實際應用。通過讓學生實地觀察,就是根據眼前的形推演文本中的無形概念——千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建立了千米的認知,實現了數形結合中自學能力的顯著提高。
三、思想滲透,提升運算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入掌握計算法則背后所隱含的計算原理,從而幫助學生將計算法則和計算原理有效結合起來。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小學生的運算水平,老師便可以在運算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充分利用周圍生活中各種直觀和真實存在的實物表示計算原理,從而幫助學生能夠逐步從計算原理的理解到計算法則的應用。例如:在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自己的小棒,通過擺一擺計算19+18,并且在學生擺完后,將擺的過程用小棒圖的方式再現一次,突出“9+8=17,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并且在小棒圖展示這一算理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滿十進一”這一算理的實際意義,使學生在腦海里建立起十位得數“3”得來的動態表象。通過將數形結合思想滲透到運算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對數字運算有獨立直觀的了解,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運算水平,也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有利條件。
四、創造環境,開展自主學習活動
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善用創造數形結合的環境,把數學問題賦予在實際的例題中,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主應用數形結合解決問題的思想。教學環境能很好地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數形結合的環境是比較容易創造的,很多老師在教學中都在使用。例如,教師在進行一年級的加減教學時,經常是把教材中的數用日常生活的物(形)來代替,間接說明數與數的加減關系。再如教師在介紹長、短、高、低的時候,通過畫線條或者畫石柱等幫助學生理解,都屬于數形結合的應用,學生在這種有參照物的學習環境中自覺地就掌握了這些抽象的概念性知識,且逐漸學會用數形結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結語
總之,數形結合在小學階段的應用需要教師有意識地結合實際數學知識,創造條件,幫助學生樹立數形結合思想,進而為其自主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