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以及建設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我國致力于裝備制造業全球化的布局和市場開發,因此對于高技能、高素質技術工人需求增加,對其外語能力需求日益提升,高職英語實驗實訓基地建設越來越重要和緊迫。本文深刻探究了目前高職院校英語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校內外建設思路和方案,以及英語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對于高職英語師資提出的新要求。
【關鍵詞】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高職英語 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基金項目】2017-2018年度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課題“對接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英語類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LZY17070)。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07-02
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的區域范圍內,裝備制造產業上具有緊密關系的企業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的集聚。高職院校培養的高技能型人才為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高職人才的培養質量(外語能力與專業素質)對于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對高技能型人才的外語能力提出新要求。
《中國制造2025》提出,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積極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加強產業全球布局和國際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較優勢,提升制造業開放發展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1]
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建設和發展,對高技能型人才的外語能力要求更高,要求從事裝備制造業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靈活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和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些的能力的培養,只依靠理論教學很難達成,因此各高職院校應積極建立校內外英語實訓基地,以培養具有英語聽說讀寫核心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服務東北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的發展。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的質量從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高技能型人才的外語能力以及綜合能力。把外語課程上“活”,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越來越多的行業展現出“跨界”的特點,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大量外資、外貿企業的涌入所形成的聚焦效應,使得外語能力的重要性日漸凸顯。
二、目前高職院校現有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高職英語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包含校內、校外兩個部分,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包括語言教學與應用多功能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則通過校企合作聯合創建,開展專業見習、實習等。校內實驗實訓與校外實習實訓相結合,培養高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可持續的學習能力。但是目前高職院校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存在著下面的問題:
1.語言教學與應用多功能實訓室的使用范圍不能覆蓋全院各專業學生。高職英語教學能力的發展以及高職英語師資的數量和質量的發展根本趕不上社會對于高職教育的需求發展,因此,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多采用合班教學,一般70-100人的課堂,只能滿足理論課程的教學,對于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的訓練缺乏硬件和師資的支持。
2.有些院校外語專業與公共英語重復建設。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都建在各系部或學院,實訓基地的管理是封閉的,實訓基地之間無法做到共享資源,造成實訓資源閑置和浪費。
3.設備陳舊,管理維護上得不到良好的保障。資源整合很困難。沒有網絡,教師不愿使用,也無法使用。
4.高職英語教學師資實踐教學能力差,實驗實訓室的教學課程設計不合理,影響實訓效果。這也說明職業教師的重要性與職業教育教師的地位有極大的反差。
三、高職英語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思路與方案。
對接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的高職院校英語的校內實訓基地(室)建設,全校各專業的實訓基地(室)由學校層面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根據教學計劃協調使用,學校需要設立校內英語自主學習場所、英語實訓室、國際文化村等英語教學實訓基地鍛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1.建立國際文化村。因為我國裝備制造產業的定位是制造強國,達到國際裝備制造業的前列,這對在裝備制造產業群工作的一線技術工人提出了在國際化的背景下工作和交流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為各專業學生創立國際文化村,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和交流的習慣。設立超市、咖啡廳、電影院、餐廳等服務綜合機構,要求提供服務時工作語言是英語,選拔英語專業和各專業英語能力強,并且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有償服務。這一國際文化村作為學校的實訓基地,為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鍛煉提供了實訓條件。
2.設置英語自主學習實訓室。英語自主學習實訓室,內設100臺配置先進的筆記本,安裝若干英語學習資料及軟件。學生在這里可以下載英文資料、微課等,利用學習軟件大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服務。“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實訓室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可持續的學習能力。
3.校內多媒體普通實訓室。實驗實訓教學全部采用小班授課,英語實驗實訓課程覆蓋全校各專業學生。實訓室要求配備ipad、網絡及無線耳麥的全方位多媒體設施以及教學軟件,實現智慧校園,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和設備。
4.校內各專業的實驗實訓基地。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包括英語通用能力,通用專業英語及專業英語能力。因此,高職英語實驗實訓的課程需要安排在高職各專業的實驗實訓場所,使學生勝任工作場所接待裝備制造業專家及外賓的介紹和翻譯等工作。在實訓中引導學生理解和踐行職業道德、行業標準、合作精神和禮儀規范等習慣。
5.豐富的英語類課外活動和技能大賽。創設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國際化學校氛圍,讓學生感受跨文化的魅力。
四、高職英語校外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思路與方案。
現有的高職校外實訓基地形式多樣,運行機制各不相同,但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實訓基地的建設比較簡單。比如校企雙方沒有共同協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沒有確定細致的教學內容、沒有詳細的要求和教學設計,甚至沒有考核方案。[2] 針對校企合作,建議如下:
1.建立校企合作平臺,提升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水平。要求對接裝備制造職業產業轉型升級,建立與企業技術要求,工藝流程,管理規范和設備水平同步的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標準,推動建設校企深度合作的現代化實驗實訓基地。
2.完善現代學徒制。在實訓企業中設置師傅崗位,全程指導學生的工作與實踐,讓學生實訓過程中接受全程嚴格的實踐操作指導。這一過程包括工作流程、生產工藝和技術,最好采用一對一,至多一個師傅帶徒弟不超過5人,以保證指導過程中,每一名學生都能接受到明確、具體、詳實的指導,做到掌握工作要領和要點,領會行業道德與職業規范,從師傅的言傳身教中感受到匠人的魅力與專業,實現學生由表面的會,到精神上的掌握和熱愛的升華,使其成為能為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奉獻的合格的人才。
3.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校企合作協議。定期到企業實踐,包括外事接待、會展、商務談判、日常管理等內容,全面推進校企協同育人。
五、高職英語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對于高職英語師資實踐教學能力的新要求。
高職英語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建設要求高職英語師資不僅擅長英語理論教學,更應該研究英語實踐教學,研究二語習得的教學理論,學習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相關專業知識,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開發微課等多種形式的課程資源。高職院校應該使高職英語教學采用小班授課制,定期派高職英語教師到師資培養機構進行繼續教育,定期派高職英語教師到學校的校外實踐實訓基地進行實踐學習,使其能夠懂得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通過建立校企合作平臺,采用高科技教學手段等方式,有效進行教師的職業發展新規劃,提升高職學生英語能力,保障高職教育與裝備制造業產業群對接,解決職業院校教師 ,尤其是青年教師行業企業經驗欠缺的問題。打造“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積極引進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教育資源、教學理念等,打造國際化的師資隊伍,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素質。
總之,在日本,整個產業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占比40%,在德國這一比例高50%,而在中國這一比例僅5%,全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3]。面對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對于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對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內在需求,高等職業院校必須重視校內外英語實訓基地的建設與更新,提高整體實訓設備水平,配套多功能網絡語言應用實訓教室,建立國際文化村、多媒體實驗實訓室等,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的教學能力以及英語實踐課程的設計與教學能力,高職英語教師的素質決定了高技能型人才的外語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建立穩定的校外實驗實訓基地,完善現代學徒制度,滿足高職學生英語綜合技能學習的需要,提高高職學生在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就業的英語素質和英語綜合競爭力。加強頂層設計,對學校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統一規劃,實現智慧校園。當地政府可以建設一個地區的實驗實訓基地,供多所高職院校共同使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效率并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國發〔2015〕28號,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9/content_9
784.htm
[2]嚴圣陽,應用型高校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年第16期
[3]趙秀紅,劉博智.“中國工匠”從哪里來[N].中國教育報,2017年3月15日(01)
作者簡介:
李麗紅(1977-),女,遼寧遼陽人。遼寧廣播電視大學,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基礎外語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