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要】小學數學與其他課程相比,本身有著邏輯性、思維性等要求,因此對小學生要求較高。建模思想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在實際中有著廣泛應用。本文中詳細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建模思想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建模思想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31-02
小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扮演著重要角色,借助建模思想可以讓教師更加合理的講解數學理論,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加容易的接收數學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建模思想有著重要意義。
1.小學數學教學分析
雖然素質教育提出很多年,但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猶在,部分學生數學學習中不善于總結數學學習技巧與規律,普遍存在死記硬背的情況。大部分小學生數學學習依賴于教師灌輸,自身很少主動思考問題,不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如加減乘除運算學習中,各類公式轉換復雜,如果不進行深入思考,單純依靠死記硬背,極易出現公式混淆的情況。
雖然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全國范圍內已經開展素質教育,但在具體實施中,很多教師具體的教學工作時都沒有嚴格按照具體的規定和標準來實行。教師對于新課改的認識不夠,僅從表面上對其進行了解,沒有深刻領悟改革素質教學的含義和精髓,導致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新課程的教學水平低下,許多新課改的教學內容都流于形式,與新課改的最初目的不符。
2.小學數學教學中建模思想的應用
2.1 降低教學難度
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建模思想,可以讓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降低教學難度。
如,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許多生活場景已經在大腦中進行記憶,并建立已有的經驗和完善的認知,這些都可以在作為游戲設計的素材和依據。
2.2 活躍課堂氛圍
在課堂開始時。教師現根據所學內容,進行適當、簡短引導,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和學習興趣。例如:
S:同學們,大家都去過海洋館,見過熱帶魚吧?
T:見過。
S:那今天呢,就讓熱帶魚陪我們一起學習新的內容好不好?
T:好。
S:那大家觀察一下,這些魚都有什么特點呢?
T:他們都是用△組成的。
S:噢!被你們發現了,那一條魚是有由幾個△組成的呢?
T:6個。
此時,教師列出如下統計表,帶領學生列出魚的個數與對應的△數。
S:(教師指著圖中1條魚)1條魚是由6個△組成的。(在表格中的第一列填入“1”和“6”)
S:那兩條魚(教師在第二列填入“2”)是由幾個△組成的呢?(在表中填入“12”)是由12個△組成,所以2*6=12。
S:那我們來看一下,3條魚是由幾個△組成的呢?(教師在第3列寫入3)
T:18個,3條魚是由18個△組成的。
S:對,(學生回答后填表),所以根據上面的經驗,我們可以發現18其實是幾個幾的和呢?
T:3個6。
S:那我們總結得出3*6=18。那大家告訴我剩下的數字應該填什么?(教師依次填入4/5/6)
T:4條魚用了24個△;5條魚用了30個△;6條魚用了36個△。所以4*6=24;5*6=30;6*6=36。(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將表格完成)
通過課堂鋪墊,引出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熟練背誦乘法口訣。
2.3 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應用數學模型的時候,充分考慮實際生活,將問題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提出難度合適、邏輯合理的問題,實現生活化,通過解決問題激發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主動探究的欲望。
如,在學習加減法之后,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就可以例舉學生身邊的問題:我們學習都要用到課本、鉛筆、和作業本,現在一本課本9元,一支鉛筆1元,作業本2元一個,現在我們有35元,那么課本、鉛筆和作業本三者都買的情況下,要如何買才能將35元花光?在三者都買的情況下,怎樣才能保證買到的東西數量最多?當其中一個數量最多時,其他兩個該怎么分配?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經過設計改良最終成為學生課后作業,吸引其學習的熱情。
3.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教學中積極應用建模思想,既能幫助學生積累數學知識、理解知識點與難點,又能輔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隨著教學水平與理念發展,數學建模思想應用得越來越普遍,做好相關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海燕.數學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2015(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