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摘要】隨著新媒體的技術一步一步發展,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在教學領域,新媒體技術已經逐漸普及,基礎教育也不落后,開始應用新媒體教學。小學數學是小學基礎課程中的重難點科目,“一書一粉筆,一人一黑板”是十分典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新媒體技術的引入改變了這一傳統模式,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本文將從備課、創設教學情境、重難點教學、課后作業等四個方面,論述新媒體新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新媒體 小學數學 數學課堂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69-02
一、新媒體技術在備課中的應用
新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即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包括手機、電腦,以及其他電子設備等,輔助教學。備課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備課充分與否直接影響到課堂效率。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梳理教學難點,整理教學筆記,規劃板書等來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很多因素,一堂課能夠講完多少內容、怎樣的教學方法更容易讓學生吸收新知識、如何提高課堂效率等等。而新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可以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獲取更多的教學內容,并將其展示給學生;利用繪圖軟件、PPT、Flash等軟件,制作數學教學課件,更簡潔明了地規劃教學內容,節省板書的時間,并能夠通過圖形、動畫、音頻等方式,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課堂內容。以往,查找教學資料一直是令教師頭疼的一個問題,現在可以利用新媒體教學技術,及時整理更新教學內容,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不必再拿著千層不變的教案上課,學生也不必再為教師枯燥的口頭講解而頭疼。
二、新媒體技術在創設教學情境中的應用
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學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也是教師教學的一個難點。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令學生專注于數學課程,并對數學產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而一個枯燥的教學情景必然使學生昏昏欲睡,興趣缺缺,對學生掌握新的數學內容和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極為不利。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自己整理的教案,配合板書與口頭講解教授內容。教師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板書上,時常會產生自己辛苦地講解了半天,寫了一黑板的板書,學生們仍舊一臉迷茫,一知半解,甚至有學生在下面小動作不斷,打起了瞌睡。這也就造成了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積極性下降,課堂效率直線下降。
新媒體技術能夠打破這一教學困境,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來細心學生的注意。例如,在課前幾分鐘,平時教師進入教室準備講學的時候,放一段與課程相關的音頻,營造課堂氛圍,打下一個好的開端。在教學過程中,圖文并茂地解釋數學公式、講解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發現,原來數學可以如此有趣,激勵他們專注于聽課。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小學生的智力正處于發育階段,尚未成熟,單純的口頭與板書講解往往無法另學生既快又好地理解課程內容,而新媒體新技術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教學情境中,對教師講解內容加深印象和理解,圖文并茂的形式能夠更直觀地讓學生理解內容,從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效率。
另外,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插入一些題目,讓學生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現答題的思維過程。在答題結束之后,出現一些鼓勵性的語句或表情,例如,豎大拇指的動畫表情。增加學生的成就感,讓他們更加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之中。新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針對學生的心理年齡來設置情景,貼近他們的思維模式,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數學這門課。同時,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將數學問題與生活情景相結合,使數學更貼近生活,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這門課在生活中的用途,活學活用。
三、新媒體技術在突出課堂重難點中的應用
小學數學課程中有很多重難點,這常常是令學生和教師共同煩惱的一個問題。教師苦于反復講解而學生依然懵懂的情況,學生也苦于自己捉摸不透而老師的講解也很難理解,或者是錯題錯了多次仍然是錯題,無法掌握其中的數學思維。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具象思維為主,而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又需要抽象思維的學科,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點。學生會因為無法掌握教學內容而對數學這門課逐漸失去信心,對于老師反復的講解不僅一知半解,而且產生逆反的心理。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口頭敘述來解釋數學理論知識,在學生看來,依舊是抽象的、模糊的概念,很難將抽象轉化為具象。同時,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自己講解的理論知識,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對學生描述一個生活中的他們可以理解的場景。這無疑加深了教師的教學難度,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教師還不得不找多個場景來描述,這往往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很可能讓教師達不到預期的教學進度,降低課堂效率。
現在,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利用新媒體來打破這一傳統局面。新媒體功能強大,集視聽畫于一體,可以很好地化抽象為具象,將學生的思維帶入情景。比如說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部分內容時,要求學生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這屬于教學難點,單純的依靠教師口頭講述,小學生是無法深刻理解的,若我們能夠將推導的流程以課件的方式來呈現,并融入教師的引導,教師講到哪里,屏幕中的畫面就開始閃爍,同時配合音響效果來吸引學生注意,這樣不需要過多的講述學生便能夠更加清楚的了解到這一過程,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得到梯形的面積公式。利用新媒體技術給學生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讓他們更好、更有興趣地去理解探討重難題,不僅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新媒體技術在課后作業中的應用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一般是以學生完成作業后上交,由教師批改這一形式為主。從完成作業到作業批改后更改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時間,很多問題由于時間關系而滯后,等到老師講解的時候,學生對題目的印象已經不深,這明顯使課后作業無法達到應有的效率和作用。很多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遇到難點會因無人指導或等待老師講解而草草了事。在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QQ、微信等社交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動態,學生也可以就不會做的題目和課上不懂的內容通過平臺向老師請教。老師充分了解到學生做作業的情況后,整理學生不懂的內容,在課堂上著重講解,查漏補缺,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及時與家長溝通,保持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及時反映學校和家里的問題,讓家長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狀態和作業完成情況,并為學生創造更適合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讓學生能夠快樂無憂地學習。
五、總結
總而言之,新媒體新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是對傳統的小學教學模式的一大突破,可以從備課、創設課堂情景、突出課堂重難點以及課后作業等四個方面以局部的效率提高來達到整體效率提高的效果。借助于新媒體教學,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能簡化教學程序,讓教師輕松備課、講課,讓學生積極快樂地聽課、完成作業。在新媒體技術風靡的當下,基礎教育也要順應時代潮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打造雙贏的教學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建其.新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教育,2013(30):4
[2]趙伶.淺析計算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儷人:教原,2015(18):240
[3]王燕.小數課堂中新媒體的有效運用和整合——《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案例設計分析[J].中小學電教:下,2013(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