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兵
【摘 要】 本文立足于我國地理教學工作的開展實況,探討了高考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希望可以有助于廣大學生學科素養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 新高考模式;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策略
地理作為高中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工作開展的狀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廣大學生理論知識的積淀、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實踐水平的提升。特別是基于高考改革的社會大環境,地理教師必須適時轉變其工作開展理念,完善地理教學內容、創新工作開展方法,才能更好的滿足廣大學生的多樣化發展需求,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訓更多的可用之才。
一、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
高考制度的改革,要求教師必須基于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個人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安排教學內容、設定教學進度、選用教學方法,所以就必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作為一名地理教師,首先必須擁有良好的心態,可以從容的看待高考的改革形勢,為其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其次,教師必須加大專業學習力度,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以及教學能力。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之下,地理教學的重心應當逐漸從理論體系構建轉向實踐能力培養,所以教師要向專業領域的深處進發。最后,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教學創新精神,應當立足于自身教學中同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不相符合的部分,加大對這一部分教學工作的改進、完善力度,從而全面提升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有效性,助力廣大學生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二、培養學生正確習慣與學習方法
新高考模式下普遍出現的“信息題”,使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以及較高的創新意識愈來愈成為地理教學的關鍵所在,而探究式教學模式就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相較于其他學科,地理有著顯著的探究性、實踐性、學科交叉性特征,這也為探究式教學內容的設置提供了便利。首先,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平臺,向同學們以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們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對某一領域的研究調查任務。最后,不同小組的同學可以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將其實踐所得結論展示出來,或者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實踐交流會。在思想的交流與碰撞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對于本課內容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見解,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還需要給予同學們客觀而又積極的評價,使其可以及時發現自己在參與探究式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從而更有針對性的改進、完善自我,更加適應高考改革的新形勢。
三、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心理素質
高考模式的變革,不僅僅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向以及能力培養,還對其學習、應試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同學一到考試,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失誤、遺漏,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他們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針對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當因勢利導。首先,應當經常性地以綜合練習為切入點,逐漸培養學生借助于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從而更加從容地面對高考中一些探究性、實驗性題目。其次,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方法層面的指導。新高考模式下不同題目的占分率有所提升,所以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減少不必要的失分,有策略的完成一套試卷的解答。除此之外,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當借助于生活的場景,引入相關的教學內容。
總而言之,地理教學工作的開展,應當始終立足于廣大學生的多樣化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當創新理念、內容、方法等要素,提升地理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助力廣大學生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梅. 新課改下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研究[J]. 中學時代,2013(6).
[2] 宋佳.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思考[J]. 教改聚焦,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