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莉
【摘要】在課堂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有利于促進師生的交流與溝通,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困難,開展針對性教學等,確保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文章主要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活數學”教育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為各相關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員提供理論依據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數學;開展方法
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極大促進了社會進步,帶動了我國教育的發展,我國教育迎來全新發展形勢。在這一發展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必然提高了對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新形勢下,要想做好小學數學教育,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把學生放在重要位置,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增強教學靈活性,把生活化教學引進數學課堂,這有利于降低數學教學難度,確保小學數學教學有序開展,保證教學質量和效率,為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生活教學理論闡述
突顯學生主體,展現人文價值,注重兒童的實際感受和獨特體驗等新課標教育理念在教育領域備受重視,并不斷在教學中實踐和應用。生活教育就是在這一形勢下產生的,是新課改教學理念的主要內容。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活教育?具體來說就是把生活作為教育中心,也就是“生活即為教育,社會就是學?!?,把教育教學和生活、社會實踐全面結合,增強教學生動性和靈活性。生活教育可以讓學生在認知課程的同時,開闊視野,讓學生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學習的知識來源于生活,和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一切知識點均是生活,一切的生活也全部是課程。因為不同學科不同知識全部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也不例外,也和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全面貫徹這一教學理念,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緊密相連,使數學教材和實踐建立聯系。利用生活中的不同思想來解決教學問題,良好的生活教育和數學教學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力,使學生增加對生活的關注,了解知識來源于生活,認識到數學離不開實際生活,而且數學能夠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以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形式單一,學生處于被動位置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利用書本教材和板書進行教學,忽略了其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導致數學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學生在固定的學習模式中,定會出現厭倦學習,學習效率低,無法在課堂上集中精力等情況,影響數學學習效果。并且由于數學這一學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知識點邏輯思維較強,一些知識點是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的。學生在固定和死板的教學課堂中單一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降低是在所難免的。
(二)教師忽略生活教育,教學枯燥,缺乏趣味性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忽略了生活教育,沒有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導致課堂較為枯燥,再加上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和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導致學生遇到學習難題無法及時提出并弄懂。教師對學生關注不夠,一味地追趕教學進度,增加學生心理負擔,使學生在快節奏的教學課堂中無法掌握知識和有效記憶,使數學教學失去實際意義,無法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過度進行重復練習,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推進教學任務,在短期內提升學生的測試成績,布置了較多的重復練習作業,造成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及掌握,最終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較強的逆反心理,對于學生后期的數學知識學習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都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另外,從當前課改進程方面進行分析,對于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四)教學舉例成人化,生活教學落實效果差
目前的數學教師平均年齡在25—40歲之間。因此,從年齡段分析,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代溝。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較為成人化,具體的表現如教師的教學舉例較為成人化,導致小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快速準確地理解教師的舉例內容。另外,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推進教學進程,對于舉例內容的剖析講解也較少。最終在持續教學中,學生無法有效地理解學習內容,造成了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出現了一定的滯后性。
三、生活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有效開展
結合上文的闡述能夠看出,以往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低下,教師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和固定,影響了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下面我將詳細闡述生活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具體應用方法。
(一)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生活教育和小學數學結合教學,首先要貫徹“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把枯燥和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進行課堂化,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化為形象、生動、有趣和容易理解的生活中的事物,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讓學生可以全面感受到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例如:教師在對“左右手”這一節課進行教學時,就可開展生活教育。首先,教師讓學生感受左和右,感知和體驗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其次,教師可以把左右手引入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討,如讓學生回憶自己吃飯用的是哪一只手,并且要求學生說出“我左手拿的是碗”等。教師也可引導學生說出身邊與“左右”相關的事件,如“我喜歡右手拿書”“我是用右手來握筆”“生活中的左轉彎、右轉彎”“媽媽喜歡站在我的左邊”“爸爸習慣牽我的右手”等。為了加深學生對左右知識的學習印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機器人游戲,讓學生在游戲情境中,通過伸手,跺腳,拍肩等動作加強對左手和右手的了解。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這一數學知識點的了解和印象,實現了生活教育目標,降低了數學教學難度,教學質量也得到保障。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范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生活教育要想良好開展,首先,教師要把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在此基礎上要善于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靈活和充滿趣味性的教學環境。良好的教學環境是生活教育的基礎,也是必要條件,能夠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和抵觸心理,使學生可以帶著輕松、愉悅、自由放松的心態去學習,這樣對培養學生的思考力,激發其創造力和想象力十分有利。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創造一個輕松和愉悅的課堂呢?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和相關資料,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育時可以設置問題,選擇一個和生活相關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
其次,在生活教育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鼓勵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如在學習“乘法和除法口算”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自己制作木棒,而后對木棒進行劃分,讓學生把木棒的劃分方法在課堂上和大家分享。這樣,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就可以進行良好的交流溝通,緩解教學的嚴肅性,營造較為輕松的學習環境,教學質量也會提高。
(三)利用多樣化的方法教學,實現教、學、做三者合一的目標
為了確保生活教學效果,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可將生活教育與不同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把其他教學方法作為生活教育的輔助,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可以把小組討論教學與生活教育結合,把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等教學方法與生活教育相結合,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與生活相關的多媒體視頻中、情境中和小組討論中,將數學知識與良好的生活實踐相結合,注意力得以集中,數學知識理解難度降低。
其次,數學教師也要貫徹教、學、做三者合一的教學理念,依據事情如何去做就怎樣去學習,怎樣去學習就怎樣去教授的理念,把教和學放在中心位置,注重數學教學的實踐經驗積累,注重學生的成長并關注學生的人格,造就和培養勇于創新、個性鮮明和善于思考的全新學生形象。例如,教師在對“長方體的認識”這一知識點進行教學時,可以依據如下程序開展:對生活中的長方體進行觀察→動手制作長方體→利用工具自己搭建長方體→利用多媒體PPT展示小棒等用具搭建長方體的方法與過程→分析和研究搭建長方體需要的不同材料和方法→利用操作和交流以及環節回顧,實現教、學、做三者合一,使得學生在回顧期間思考長方體的特點和實際操作。
再次,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在生活教育完畢后,要及時開展教育評判活動,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知識掌握情況、生活化教學的學習積極性等進行評判,以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調整教學進度,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教師也可對自身教學情況進行評判,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其接觸數學知識的時間較短,知識儲備有限,因此在數學學習期間具有一定的難度。生活教學理念的出現改變了以往的教學形式,將枯燥的數學知識生活化,把生活作為一個大課堂,讓學生感悟和領會知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偟膩碚f,生活化教學滿足當下的教學要求,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力,為學生日后相關學科的學習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史銀娟.生活中的數學更能扣人心弦——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223,270.
[2]張少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踐行生活教育理念[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05):195.
[3]彭友金.“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學周刊,2013(10):102.
[4]王培麗.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03):69-70.
[5]茅旦華.從“自主學習”走向“創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實踐探微[J].才智,2010(18):20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