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我國各學科知識教學改革進程都在不斷推進,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不斷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思路和方式,同時還要盡可能加強對高中生的職業規劃教育意識滲透。本文針對“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高中生職業規劃教育”這一主題內容進行淺析,也是希望能夠培養出一批社會所需的優秀社會人才。
【關鍵詞】生物教學 滲透 高中生 職業規劃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70-01
引言
雖然高中生目前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但考慮到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高考之后,會直接選擇進入社會工作,所以,在相關課程教學中有意識的滲透職業規劃教育意識,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主要是以“高中生物教學”為例展開淺析,也是希望多數高中生能夠提前對職業規劃教育的重要性有所深入了解。
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高中生職業規劃教育:
一、利用生物教材資源,促使學生明確職業規劃
生物教學中滲透高中職業規劃教育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作為教師,完全可以對教材資源進行充分且有效的利用。
比如:蘇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職業生涯教育內容,就是以章末或節末專欄“走進職業”這一形式呈現出來的。主要就是學生在學習了相關基礎知識之后,再為其設置有關的職業,根據教材內容的設置,一共劃分出了六個專欄,且每個專欄主要介紹一種職業,分別為:醫院里的檢驗師、生物技術產業的研發人員、化石標本的制作師等等,與此同時,為了加強學生對這些職業的了解,最好還要列出這六種職業所需要的條件,比如學歷或者是應具備的職業素質。
總體而言,如果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充分利用以上教材資源,學生在學習一些基礎生物知識的同時,也將明確未來的職業規劃,在此基礎上,一些學生填報志愿和就業的盲目性問題也將得到減少。
二、借助生物科學史料,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職業素質
各行各業,對于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也成為了培養學生良好職業素質的重要陣地。
比如:在教學《酶的本質研究》這一課程中,教師則可以以諾貝爾科學獎作為引入點,并提出葡萄酒會莫名其妙變酸等系列的問題。在此過程中,為了增強教學趣味性,教師也可以趁機給學生講述巴斯德與李比希對相關內容的爭論,并以此教育學生在科學事實面前,也不要不要盲目相信權威,而是要有敢于質疑、敢于創新,這也是今后在工作中需要具備的良好職業素質。
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進而培養學生職業意識
在21世紀教學改革的背景下,生物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從而才利于培養出素質型的社會人才。通過研究調查發現,教師每次都對所要教學的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其實也就是對學生職業意識有效培養和滲透的有效辦法。
比如:在教學“必修二第三章遺傳和染色體”里“遺傳育種工作者”的職業這一章節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開可以生動形象的向學生介紹“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杰出貢獻,并讓學生意識到,正是因為袁隆平的付出,我國的水稻種植才能實現高產,并解決了世界性的生存難題。
四、引入生物科學前沿知識,培養學生職業理想
高中學生的求知欲望普遍比較強烈,趁此機會,教師在課堂中引入一些生物科學前沿知識,不但利于向學生滲透職業規劃教育意識,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性。
比如:在教學“胚胎工程”章節內容的時候,學生通過學習受精作用、胚胎發育過程等知識點,也將明白一個嬰兒的誕生,必須要經過細胞分裂、分化、組織器官系統的形成,最終也才能從一個小小的受精卵,成長為一個可愛的嬰兒,與此同時,還需要經過280天左右,并在母愛的艱辛與呵護下才能誕生。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必定會更深入的認識生命,尊重生命,進而也會為自己樹立并明確一個遠大的職業理想。
結語
高中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內容是相當豐富多彩的,為此,生物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滲透的時候,一定要具有針對性,并充分考慮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加強課程知識教學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以及能力。雖然縱觀在生物教學中滲透高中生職業規劃教育,依舊存在諸多的問題,但是只要師生之間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促使我國在高中生職業規劃教育的滲透方面取得突出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周少旭.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05
[2]賴晰,黃燕,胡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探索[J].教育觀察月刊2017.03
作者簡介:
杜蕊,女,漢族,畢業于河北農業大學,發育生物學專業,在張家口市第六中學工作,任教高中生物學科,研究方向:核桃無融合生殖、生物教學、高中生職業規劃與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