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嫻
摘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進行過程之中,需要培養學生們正確的歷史意識,加強德育滲透,通過德育手段讓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人格健全與思想培養要求。所以本文將結合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加強學生德育培養的具體措施,以此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
關鍵詞:歷史教學 德育培養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3-0-01
在《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就強調了初中歷史教學的基本任務,除了要讓學生們掌握相應的歷史知識,還要讓學生們在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等多個方面有所進步與發展,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該加強對于學生的德育培養,這不僅僅是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具體要求,同時也是素質教育開展的必要手段。本文將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學生德育培養的重要意義為著手點,從而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此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的深化,實現學生們思想道德的有效培養。
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學生德育培養的重要意義
事實上,學生學習歷史的時候,也是在了解社會與現實問題過程。而初中的課程往往在對于學生們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上能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即愛國主義、個人修養、科學態度、民主意識以及國際意識,只有讓學生在這幾個方面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們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才能夠利用良好的歷史思維去正確認識現代社會。
另外歷史這門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很多歷史知識能夠直接與現實問題相掛鉤,很多歷史現象也值得學生們進行深思與探究,所以學生們在進行歷史課程學習的過程也是去掌握現代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知識,吸取歷史經驗,以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來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的過程[1]。所以綜合來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對于學生們的德育培養,一方面是學生素質培養與個人成長的必要途徑,另一方面也是初中歷史教學的教學標準與教學要求。初中歷史教師需要重視起思想道德教育,因為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需要從根本上就落實好思想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才能夠提高學生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加強學生們的愛國情感與民族自豪感,實現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學生德育培養的具體措施
1.優化歷史教學中的德育內容
想要加強學生們的德育培養,就需要從初中歷史教學內容處進行著手,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通過客觀真實的思維認知,去升華歷史內容,總結歷史規律,實現德育內容的滲透。
例如在進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南京大屠殺、盧溝橋事變、鴉片戰爭等侵華戰爭的歷史內容教學過程之中,就需要提升學生們的民族責任感,學習歷史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銘記仇恨,而是為了強大國家,銘記歷史才能不重蹈覆轍,而且在滲透德育的過程之中,這些教學內容具有相似性,可以在整合的基礎之上,實現德育內容的優化,讓學生們樹立正確的愛國意識與民族意識,肩負起民族繁榮的任務,不斷努力才能夠振興祖國[2]。
另外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涌現了無數偉大的歷史人物,在學習歷史人物的事跡的過程,也是推動學生們人格培養與塑造的過程,教師可以在講述歷史人物崇高的思想以及其自身到的風貌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們學習歷史人物的精神,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樹立正確的榜樣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之中也能夠健全自身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這些都是在進行德育滲透的過程之中可挖掘的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只有最大程度上對于德育素材進行利用,才能夠實現德育的深化,抓住每一個機會對于學生們進行德育培養。
2.在歷史教學中豐富德育教育手段
德育教育手段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教育形式:例如學生們可以通過對于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討論與預習,圍繞德育教育的主體實現自我教育;也可以在參加社會歷史實踐活動的過程實現隱性教育;教師與家長自身就要成為學生們的榜樣,利用自身的品行在無形中給予學生們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也要充分突出學生們的教學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們獨立思考與獨立表達的空間,通過讓學生們自己進行歷史事件的查找,如文物、歷史新聞資料、歷史典籍以及老人的口口相傳等方式,去探求歷史教學中沒有完全表達的內容,學生在更加直觀地接觸到歷史信息的時候,更能夠產生具體真實的感受,在增長知識的過程之中,學生們也能夠完成自我教育,達到德育目的[3]。
其次社會歷史實踐活動也是良好的德育手段,在走訪博物館以及進行歷史教學活動時,讓學生們能很容易理解這些文化遺產以及歷史故事,加強了學生們對于歷史事件的認知,讓歷史與現實能夠融合起來,深化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發揮引導作用
教師在德育這一過程之中具有相當重大的職能,不是僅僅對學生們進行口頭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能夠完成教學任務的,而是需要從根本上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實現對于學生們的素質培養與價值觀的形成。
所以教師需要在明確德育目標的基礎之上,對于教材中所蘊含的情感態度進行挖掘,讓學生們在客觀的歷史事件面前進行思考,在考慮到學生們的認知特點與學習能力的基礎之上,隱性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采取靈活的教學形式,在引導的過程之中實現德育的滲透[4]。
另外教師自身也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意識,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水平,提升思想覺悟,才能夠滿足對于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相應要求,將學生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之上,從而實現歷史教學的目標與德育的最終目的。
結語
在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對于德育的滲透部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歷史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德育的重要意義,從而根據初中歷史教學的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發揮引導作用,滿足學生們人格健全與思想意識培養的成長要求。
參考文獻
[1]成崗.德育在歷史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5(16):14-14.
[2]陳仁勇.淺談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J].人間,2016,220(25):151-151.
[3]覃媛.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人文滲透[J].中外交流,2016(27):109-109,110.
[4]賈志良.利用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J].散文百家(下),2015(2):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