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青
【摘要】計算是一種常見的數學技能,在生活中經常使用,同時它還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占的比例較大,所以各級教師要重視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效果,加強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對策研究,不斷提高計算教學水平,為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影響因素對策
計算既是小學數學的基礎教學內容,又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主要途徑。盡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計算能力要求不高,但并不能改變計算教學的重要地位,也不能改變計算能力對學生發展的幫助。
對此,教師要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效果,積極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基于這個考慮,本文重點研究了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相關對策,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真正達到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目的,更好地幫助學生發展和成長。
一、學生計算能力的影響因素
教師要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效果,就必須要分析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相關因素,基于這些影響因素,采取一些針對性與可行性強的教學措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定勢思維的影響
調查發現,學生計算能力無法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思維受限。換句話說,有的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思維局限,沒有找到便捷的計算方法,通常按部就班計算,不僅計算效率低,而且還經常出現計算出錯的情況。此外,有的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出現思維定式,思維定式也會讓學生的計算能力受到極大的不利影響。
總的來看,一個學生不能掌握計算技巧和方法,不能掌握簡單的計算規則,計算準確率和計算速度就無法提高。比如“3乘以1.99是多少”這個題,由于學生思維受限,未掌握計算的技巧,同時還缺乏發現數字規律的敏感能力,所以他們只能采取列豎式的方法進行乘法運算。如果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思維,就可以把1.99變成“2-0.01”,降低乘法計算的難度,提高計算的準確度和計算速度。
除此之外,在計算中,特別是在四則混合運算中,大多數學生經常出現定勢思維。比如,在“12.2+4.2÷6”這道題目中,前面所學的加減混合是按照從左至右的順序計算,導致學生出現了定勢思維。受定勢思維的影響,他們忘記了除法優先的法則,或者在算出答案后才回想起來,最終影響了計算效率。
(二)基礎不牢的影響
如果一個學生的基礎不扎實,也會影響計算能力。換句話說,數學計算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學生進行數學計算時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同時還要有一定的口算能力和心算能力。然而現實中有的學生基礎不夠扎實,對數學計算法則不熟悉、不了解,不能運用口算、心算來提高計算速度。
(三)重視不夠的影響
當今社會,計算機技術發展比較快速,很多學生借助計算機或計算器提高了精確計算的能力。對此,有的學生忽視了計算教學的地位和作用,不愿花更多的時間去提高計算能力。
二、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效果的對策
(一)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技巧
要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效果,就要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擺在首位。所以,教師要通過計算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計算技巧,切實提高他們的計算準確度和計算速度。
教師要在計算教學中把有效的計算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能力,使復雜的計算變得更加簡便,同時還能提高計算準確度。
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使用計算技巧進行數學計算。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同時還要培養數學思維,能快速地對復雜的數學計算進行簡單化處理,并利用式子變形降低計算的難度。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把小組交流學習法引入到數學計算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計算技巧。首先,教師為學生安排一些數學計算題目,安排的題目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學生要想解決計算題目,必須要進行充分思考,并且依靠小組合作完成。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展開交流和討論,在交流中提出計算的方法,通過小組總結,找到最佳的計算方法進行數學計算。
在解決數學計算問題時,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學習小組,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得出計算答案,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小組交流和討論中對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進行了表述,提高了分析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小組內部、小組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得到了最快最好的計算方法,并把計算方法轉化為自己的計算能力,達到了培養計算能力的效果。
(二)加強學生數學基礎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時,不能忽略學生的數學基礎。換句話說,在實施教學時,教師不能把計算作為單獨的內容,而是要把計算看成是一種綜合能力,學生應掌握或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同時還應具備一些技巧和方法,才能提高計算的準確度和計算速度。
為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數學基礎,通過夯實和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讓他們掌握一些基本運算方法,能在短時間里完成口算和心算,避免出現基本概念不清楚、算法規則不熟悉的情況。所以,教師要重視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基礎內容,定期檢驗學生的基礎知識情況。
教師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比如通過快速計算,檢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借助系統練習促使學生快速掌握基礎知識。
(三)把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課堂教學實例體系
教師要幫助學生轉變對計算的看法,真正讓學生懂得計算能力的重要作用和現實意義,增強學生參加計算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教師把生活中的情境帶入數學計算教學中,就能達到預期效果。教師要把與生活相關的實例放到計算教學中,幫助學生加強對計算的認識。比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實例:“一個周末,同學甲和爸爸一起去影院看電影,成人票價30元/張,兒童票價15元/張,期間,同學甲還買了一些零食,花費20元,那么他們一共要支付多少錢?”這個問題不少學生在現實中經常遇到。該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計算能力的現實意義,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計算能力的重要作用,使他們更加重視數學計算。
三、結語
計算既是小學數學的基礎內容,又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主要渠道。在數學教學中,計算占的比例較大,數學學習階段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計算內容。所以,各級教師要重視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效果。本文從學生計算能力的影響因素開始分析,研究了定勢思維、基礎不牢、重視不夠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影響,然后提出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效果的對策,即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技巧,加強學生數學基礎能力的培養,把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課堂教學實例體系,以期能為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王宗強.民族地區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探討[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五)[C].2017.
[2]丁玉俊.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探析[J].才智,2016(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