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宏
【內容摘要】在我國不斷推行新課程教育體制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情況已經引起了國家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物理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理科課程之一,對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以及物理綜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跟得上高中教學的發展。最近發展區理論是一種教學指導方式,將其與高中物理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已經成為了物理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應用效果方面最貼近物理教學目標。本文就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的相關內容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
【關鍵詞】最近發展區 教學設計 應用設計
前言
在現代高中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目標已經被重新定義。新課改政策的提出為高中物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強調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最近發展區理論是針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提出的一種教學原則,其將學生未來的發展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自身能力,另一種是通過教學活動能得到提升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最近發展區理論對開展教學活動的指導意義,并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從而提高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效率。
一、最近發展區的科學認知
最近發展區是維果斯基提出的一種教學理論,其主要內容是將學生未來的發展分成兩種,一種是學生的學習天分,即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另一種是教師通過開展合適的教學活動所能使學生提高的一部分學習能力,介于二者之間的區域就是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也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靶向點。
二、基于最近發展區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設計路徑
1.類比法
在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指導下,類比法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其主要的應用路徑是通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橋梁,形成對比,利用已經掌握的舊知識去理解新知識。高中物理教學內容中包含很多具有聯系的知識點,當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出現困難時,可以引導學生從類比的角度來理解新的物理知識。
例如,教師講解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靜電場”這一章節的內容時,學生需要理解“場”的概念,如果教師僅僅就“場”的概念作出講解,這樣的教學方法比較抽象,無法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習的重力場的概念,將重力場與靜電場進行對比,幫助學生理解“場”的概念。這樣的教學方法比較靈活,而且以后學生學習電磁場知識時也比較容易理解其概念。
2.拓展法
拓展法是以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作為基礎和前提,對其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挖掘和拓展,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這種教學方法需要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只有學生對已經掌握的知識具有探索的欲望和興趣,才能激發其探索意識,從而投入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1]。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活動之中。
例如,教師講解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牛頓第一定律”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拓展法幫助學生建立相關的知識體系。牛頓第一定律與慣性的定義之間具有很大的聯系,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復習慣性知識,在此基礎上尋找其與牛頓第一定律之間的聯系并對其進行深度挖掘。從而更好的理解本章節的內容。
3.對比法
高中物理教材中包含很多含義相的概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將這些概念相混淆。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對比法為學生開展課堂教學活動[2]。在最近發展區理論背景下,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教師講解的知識,但是其思維很有可能進入了錯誤的方向。因此,教師應該在講解相似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注意對知識進行區分,避免使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出現理解上的錯誤。
例如,教師講解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磁場”這一章節的內容時,需要掌握磁場線的概念,教師可以引入電場線的概念,將二者進行對比,比如電場線的特點是不閉合,而磁場線的特點是閉合的。對于本章節的內容來說,其教學難點就是區分其和電場的差別,比如帶電粒子在磁場和電場中所受到的力是不相同的。這部分的內容是學生很容易就混淆的,因此,教師講解到這個部分時,應該重點講解電場與磁場的區別,從而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方面的區分。
4.分層法
由于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及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都存在很大的區別,將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只采用一種教學方法為全班的學生講解物理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就導致一些學生能夠馬上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而一些學生則無法充分理解這個部分的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借鑒分層法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3]。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將班級的學生分成幾個層次,并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分別制定教學計劃。
結論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物理課程已經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現代教育的目標不應該著眼于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是培養學生物理綜合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物理教師應該重視最近發展區理論的重要意義,并將其應用于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通過本文對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的相關內容展開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為提高我國高中物理教學效率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殷漢卿.試論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學中探究點的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14):53-55.
[2]陳云彩.自主互動學習型模式探究——以高中物理“動能、動能定理”教學實踐為例[J].亞太教育,2015(7):67.
[3]王芳.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88.
【本文是2017年度甘肅省 “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最近發展區”的物理概念教學設計研究 》(課題批準號:GS[2017]GHB0546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酒泉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