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開明 段紅梅
摘要:田園教育是一種開放的教育, 它不僅僅是讓孩子跑到田園里去,更是一種精神和心靈的回歸。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通過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實現教學目標,是新時期教學領域的重要方法。
關鍵詞:田園教育;小學數學;生態課堂
田園教育是一種開放的教育, 它不僅僅是讓孩子跑到田園里去,更是一種精神和心靈的回歸。“田園教育”是基于楊元、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三位歷史人物中析出的教育,它既指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的廣大鄉村田園,指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園,它是一種回歸自然、育心、勞動、著眼于未來最佳發展的教育。那么在教育中能否尋求到一種孩子喜歡的教育呢?這是很多教師和家長迫切的希望。本文結合筆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一線的工作經驗,認為在“田園教育”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根據筆者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一些實踐心得,筆者認為核心環節應該是通過優化的課堂教學設計和組織生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有效的發掘,每個學生都獲得最充分的發展,實現教學與發展的和諧統一。
一、尊重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是構建數學生態課堂的首要任務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大腦是大自然的杰作,人的身體健康、智力開發、思維發展、道德養成、情操陶冶、美感培養、勞動能力鍛煉等等一刻也不能脫離自然——特別是在兒童時代。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提出教師是小學數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小學生是小學數學活動中的主體。這不僅僅意味著教師在生態課堂中要敢于放手,在教學中充當引路人的角色,讓學生占據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才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中心,這更意味著教師要以小學生為本。真正的小學數學教育,不是讓學生僅僅學會課本上的知識,更應該以小學生的綜合發展為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和目標,以拓展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小學生的綜合潛能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
二、加強課堂互動,保證課堂動態性,讓數學回歸田園教育是構建數學生態課堂的重要特征
生態課堂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課堂的動態性,因此為實現數學生態課堂的構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課堂學習互動,提高教學效率。數學生態課堂是靈動的課堂,師生的靈感相互交織,思維彼此碰撞。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感知,要讓學生經歷從直觀到形象思維的過程。但低年級的學生的生活原型和已有知識經驗是有限的,學習時間也是有限的,這就決定著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發展會受到制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師適度引領之下讓學生去感知、領悟,這樣的體驗和感悟才可能是有序的,課堂教學的目標達成度才是高效的。加強課堂互動,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參與數學學習,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認識平面圖形》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筆者讓學生回家先搜集一些生活中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的圖片,教師在課堂中,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向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征,讓孩子們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什么樣圖形是平面圖形,各種圖形之間的不同之處。接著,筆者把事先準備好的各種平面圖形發放到孩子們的手中,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用平面圖形拼一幅美麗的圖案。最后,讓每一組的孩子把各組的作品上臺展示。這樣的課堂,加強了師生間的、學生間的互動,保證了課堂的靈動性,讓數學課堂變成了孩子們喜而樂見你的課堂,教師省心的課堂。
三、聯系實際教學,促進課堂生活化,是構建數學生態課堂的重要保證。
《新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生活化對于構建生態課堂同樣有著密切的關聯。生態課堂教學注重聯系生活實際,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知識掌握程度不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元素,激發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價值生活中的數學教材多種多樣,教師在引用生活實例時,要注意具有針對性,即某種生活經驗學生會接觸到和感受到。
四、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構建數學生態課堂的關鍵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生態數學課堂更是如此。因為學生只有在有效的問題情境中才會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任何一節名師的課堂,他們的問題設計都是非常有藝術的,是孩子們樂于接受的。一個好的問題不僅可以激學生的學習情趣,更可以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的探索。
讓數學課堂不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課堂,而是學生“爭論”的課堂,讓學生在探索中自主獲取知識。
五、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回歸田園教育的幾點思考
要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筆者認為還要統一認識并要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1.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不能脫離自然,回歸田園教育,尊重并保護課堂上涌現的原生態資源,并要適度引領、提煉加工,使學生的生命質量和數學素養得到高效的整體提升。數學教學只有回歸數學化才能顯示其科學性和生命力,才是生態課堂的本質所在。構建數學生態課堂離不開數學化手段,因為學生只有真正掌握學習數學的技能和思想方法,才能提高后續學習能力,才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世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
2. 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實施數學生態課堂的強有力的保障。它包括數學教學的多媒體網絡,學校的育人環境,教師的素養,師生間的關系等精神環境。
3.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是與時俱進的,是隨著時代的脈搏在跳動的,因此,對數學生態課堂的思考和實踐還需逐步完善,還要加強研究的力度。
當然,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策略不僅僅是以上幾個方面,還需要教師應具備善于捕捉和利用課堂上的動態生成性資源、及時作出靈活應變處理的教學智慧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將繼續探索追求富涵人性、激活靈性、點燃個性的“小學數學生態課堂”。
參考文獻:
[1]許啟進. 淺談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構建策略[M]. 江蘇:許啟進, 2014.
[2]徐軍輝. 小學數學“生態化”課堂教學例談 [M]. 上海:徐軍輝, 2014.
[3]陳麗珠. 淺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 生態課堂的構建策略[M]. 南京:陳麗珠,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