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艷
摘 要: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文本語言和獨特的語言形式。文章提出要鑒賞品味、在聯系整合中體悟文本之實,營造氛圍、在多維對話中體悟文本之豐,借助課件、在攻克難點中體悟文本之美,從而真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高效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鑒賞品味;氛圍;難點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4-0090-01
《臺灣的蝴蝶谷》一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現了臺灣地區著名的蝴蝶谷壯觀而瑰麗的景象。優美的詞匯不僅展現了蝴蝶谷的優美風景,更讓每一位讀者感受到文本語言中飽含著對祖國寶島臺灣的熱愛之情。鑒于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就要將教學的關注點聚焦在感知臺灣蝴蝶谷的美景上。
一、鑒賞品味,在聯系整合中體悟文本之實
“語文素養”的關鍵要素是語言。在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大維度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語言的構建與運用”。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語文的核心任務便是關注語言。因此,語文學科一定要關注語言學習,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語言理解、語言運用,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對于低年段的學生來說,他們識字量少,閱讀面窄,語言積累十分薄弱,關注語言的積累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臺灣的蝴蝶谷》這篇課文中優美的詞語很多,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經典語句也不在少數。因此,教師就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首先對表示顏色的詞語進行品味并積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為“色彩斑斕”“五彩繽紛”“金光燦燦”找替換詞語,激活學生原始性的認知積累,借助他們已經積累的詞語進行感知,并進行對比,從而將這些詞語存儲在大腦記憶庫中。其次在讀背中進行語言感受的積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給畫面配音,讓學生通過形象的動畫、精準的動詞,積累語言中蘊含的形象感、韻味感、意境感,能夠更全面、更深入地感知課文內容。最后對語言表達特點進行積累。教師可以出示句子“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飛過樹林,飛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將原文中的豐富動詞換成單一的“飛過”,引導學生在對比朗讀中辨析“飛過”“穿過”“越過”動詞的使用,品味作者用詞的精妙與豐富。在這一案例中,教師關注了學生的積累,又不是純粹性單一關注積累,而是將感知體悟與深入辨析運用到積累過程中,有效地豐富了學生的內在積淀,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發展。
二、營造氛圍,在多維對話中體悟文本之豐
《臺灣的蝴蝶谷》一文語言優美生動,將臺灣地區的蝴蝶谷描繪得鮮活靈動。如何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境,精讀、細品,讓文本立體豐滿,需要教師針對教材文本的特點,創設相匹配的情境,給學生以廣闊的思維空間、想象天地。教師可以以“采訪”的形式創設情境對話,在師生互動中,塑造立體豐滿的文本內容。臺灣地區的蝴蝶谷作為一個旅游勝地,倍受人們的喜愛。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一部分扮演游人,一部分扮演熱情好客的蝴蝶。當游人一到山谷,教師即通過多媒體課件的視頻展現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并邀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中的語段,使得這些“游客”立刻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包圍,情不自禁地參與其中,形成人蝶共舞的場面。學生被這樣的場景感染,從立體的文本表演中理解了蝴蝶谷的整體美、熱情美、炫麗美。此時,教師就可以對這些“游客”進行現場采訪: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讓他們結合自身的思維意識進行轉述性表達。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將無聲的文本語言變得有聲有色,有血有肉,使文本釋放出鮮活的生命氣息。如此美景潛移默化中映入鐫刻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培養了學生發現美、感知美的內在意識。
三、借助課件,在攻克難點中體悟文本之美
《臺灣的蝴蝶谷》學習的重點是在讀中感知、品悟臺灣地區蝴蝶谷的美景。教師要針對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制作直觀、生動的視頻,給學生以多種感官的刺激,使學生浸潤在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中,融入蝴蝶谷迷人景色中,從而在身臨其境中發現美、感悟美、表現美。例如,在“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這句話中,作者對動詞的運用就極為妥帖,教師在引導學生辨析“飛過”“穿過”“越過”等動詞時,就可以動畫的形式將學生置身于文本所描繪的情境中,學生立刻被這迷人的蝴蝶谷吸引。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再引領學生思考兩個問題:這三個動詞是否可以調整順序?如果換成別的動詞,是不是還有這樣的效果呢?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激發了學生的認知意識,讓學生在視覺、聽覺的沖擊下來驗證這組動詞的精準和豐富,從而使學生對“飛過”“穿過”“越過”這組動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學生內心對臺灣蝴蝶谷美景的感知、體味便順勢生成,難點不攻自破,文本也因此鮮活靈動起來。
四、結束語
隨著語文教學成功實現了由文本內容向言語形式、表達策略的華麗轉身之后,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將關注文本語言和獨特的言語形式作為教學的關鍵點,讓學生在深入體悟、細致辨析、對比深思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知與思考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言語能力的不斷發展,最終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基。
參考文獻:
[1]蘇云霞.關注文本表達,探尋學生言語生長的秘密[J].小學教學參考,2017(07).
[2]李明.小學語文課堂氛圍的營造和保持策略[J].甘肅教育,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