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棋
[摘要]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參與社會競爭的前提,也是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點目標。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方法,直接反映體育育人成效的高低。創新教學方法,就要更有針對性地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團隊精神和行為素質,實現綜合素質的協調發展。在教學方法創新方面,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注重教學過程引導;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創設集體教學情境,促進學生互動交往;科學開展游戲教學,收獲快樂學習體驗;增加賞識鼓勵評價,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教學創新;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關乎教學過程的流暢性,對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和科學搭配,有助于促進授課環境的改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加豐富的運動體驗和心理感受,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相關學習內容,體驗到學習體育知識的樂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和體育運動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在體育教學目標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教師必須具備開拓創新的精神,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學習態度。
一、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注重教學過程引導
基于體育課程的授課目標,不僅要傳授體育概念、訓練規律、安全防護等基礎性的內容,更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運動潛能,改善他們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在快樂體育中健康成長。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重視理論的灌輸和體育技術動作的單向示范,而容易忽略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不重視學生個性化素質的發展,從而讓體育課程陷入統一化的教學誤區,授課氛圍相對沉悶,不少學生甚至對示范性的授課方式產生比較大的依賴,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鑒于此,教師應該主動開拓創新,學習先進的授課理念,重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提升,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掌握運動技能與技巧,逐步完善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體系,激發學生自主運動和鍛煉的熱情。例如,在足球傳球的教學環節,體育教師一方面要教授學生觸球、擺腿、傳遞等基本技術動作和運動原理,另一方面要提高學生傳球的準確性,不僅要進行嚴格的傳球技術動作示范,還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體育教師要加強過程指導和個性化指導,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彌補自身的素質缺陷,實現運動技能與素質的不斷提升。
二、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發展學生綜合素質
現今,在體育課堂上,很多教師害怕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受傷,給自己與學校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給學生安排的運動強度和學習難度都相對較低,甚至有些教師還有意壓縮實踐授課的課時安排比重。這不僅偏離了基本的體育授課目標和要求,而且不利于學生運動素質和體育情感的培養,不利于與體育教學相關的德育活動的開展,更不利于學生體育運動潛能的有效激發。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體育實踐活動中來,引導學生在體育實踐中感受運動的樂趣與價值,提高自身的體育運動能力、對抗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例如,在籃球課的授課過程中,為了提升授課效果,幫助學生實現多元素質的發展,教師可以創設“以賽代練”的實踐育人情境。在對小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的基礎上,組織“三對三”或“五對五”的小組賽,由教師充當小組對抗賽的裁判員和組織者。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在運動實踐中提升籃球戰術素養,還能對學生開展綜合性考核,激發他們的對抗潛能和集體精神,讓學生明白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進而實現對學生多元素質的培養。
三、創設集體教學情境,促進學生互動交往
在體育課堂的授課過程中,很多授課項目都是集體性運動,所以, “單打獨斗”很難獲得理想的學習成果。這就要求教師采取互動與合作的授課形式,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氛圍中實現共同進步。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合理分組并創建有助于學生體育交往的“小集體”,再根據需要針對每個“小集體”的特征導入有針對性的集體項目,創設有利于學生互動交往的集體學習環境,發揮體育運動的交往功能。需要注意的是,體育教師創編的集體授課項目,一定要有交際性、促進性和趣味性,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例如,對于信任背摔、同心桿、信任人椅等素質拓展項目,課堂上的導入與一些傳統體育教學項目有很多區別,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需要在集體互動與交往情境下完成任務,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處于相對從屬地位。所以,每個學生只有增強集體意識,懂得相互幫助和信任,才能在體育交往中收獲成功與快樂。在創設體育交往情境時,教師要當好引領者,充當體育交際的“領路人”,這樣學生在運動與競技中才會積極地借鑒他人經驗,完善自我,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實現集體進步。
四、科學開展游戲教學,收獲快樂學習體驗
體育課堂上,大部分學生都活潑、好動、貪玩,他們不太愿意接受理論性、機械性、模仿性比較強的體育教學項目,反而對一些體育游戲等開放性的教學內容比較感興趣。所以,給學生提供“玩”的空間很重要,教師應將授課與游戲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生置于快樂、愉悅的運動學習環境之中,實現體育運動素質和體育情感的系統養成。首先,教師要重視鄉土游戲教學資源的開發。如老鷹捉小雞、丟沙包、跳皮筋等簡單的鄉土游戲項目,在授課過程中的導入往往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和交際性,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其次,游戲教學呼喚創新思維。教師應具備體育游戲的創編能力,或者能夠對傳統的體育資源開展適當加工或轉化,使其貼近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運動喜好。如在足球傳球教學中,很多小學生由于核心力量和專項技術存在缺陷,傳球的準確性相對較差,這時教師如果讓學生一味開展機械性的重復訓練,很難保證學生的訓練熱情。因此,不妨創編一個“足球傳球接力”游戲,看哪個小組完成的傳球最準確、速度最快。通過教師靈活的傳授,枯燥無味的足球傳球訓練變成了學生喜愛的傳球游戲。在游戲化的教學環境下,不僅實現了體育技能的有效訓練,也體現了體育教學的靈活性,提高了體育課堂的有效性。
五、增加賞識鼓勵評價,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基于體育活動中存在競爭性、對抗性、危險性等因素,有些學生對體育課抱有畏難和抵觸情緒。很多小學生的身心素質發展還不夠完善,缺乏危險應對能力、對抗能力、抗挫折能力,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女生,在面對一些激烈運動項目時,會在潛意識里產生退縮、自卑、逃避等情緒。這時,體育教師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職能,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使學生收獲體育學習的自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減少體育學習的負面心態。一方面,對于小學生在各類體育運動中展現出的良好態度、積極情感、進步情況等,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一個鼓勵的眼神、贊許的微笑都能使學生收獲自信心和成就感,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另一方面,對于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出現的負面情緒和不良表現,教師應當先分析具體原因,再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和評價,尤其是對于落后學生,教師只有多賞識、多鼓勵,才能讓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例如,在“跳高”教學中,學生的跳躍能力必然會存在比較大的差距,一些原本運動能力不突出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容易出現不自信等心理障礙。這時,教師不妨針對落后學生適當降低跳躍的高度,多鼓勵,以此充分激發他們的跳躍潛能。
總之,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方法,一定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興趣,對傳統單向、單調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擁有更多的參與權和主動權,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魏廷龍.基于課改理念的小學體育微課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3).
[2]曹宗航.小學體育足球特色課開展現狀調查——以淮陽縣外國語實驗小學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09).
[3]歐陽永俊.激勵機制視角下的小學體育教學[J].青少年體育,2017,(08).
[4]郭愛剛.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的價值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15).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