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明 鄧志龍
摘 要 本文以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為例,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出現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信息類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策略,即構建以行業專業指導委員會、學校、合作企業三方為主體,校內工作室、企業崗位為平臺,實際工作項目為載體,逐步實現學生由“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的身份轉變。通過專業3個年級為研究對象進行實施,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高職移動通信技術職業技能大賽、專業對外服務、就業率、就業對口率方面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現代學徒制 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1.026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ake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DENG Xiaoming, DENG Zhilong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Tak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in the current training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and implement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information-based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at is,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guidance committee, schools and cooperation Three parties as the main business, the school studio, business posts as a platform, the actual work project as a carrier, and gradually realize the students from the “student → apprentice → prospective staff → staff” four-in-one identity chang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major professional subjects, it has achieved good practical resul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mpetition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foreign service, employment rate and employment ratio,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rn apprentice; four in one talent training mode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它具備幾個明顯的特征:從教育主體上看,是通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關系,實現校企聯合招生、共同育人;從教學方面來看,學者具有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教者有校內教師和企業師傅,教學場地在學校和企業都同時存在;從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看,是傳統學徒制教育與現代職業教育的結合,能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在當下的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校企合作為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有政府、行業組織通過行政手段促進校企合作,出臺支持政策;職業院校和企業在教育教學層面的對接合作;成立職教集團,進行優勢資源整合,促使校企合作高效發展。合作的模式有訂單式培養、全面參與專業建設(學費分成)、工學交替、彈性教學制、建設實訓基地、校企共商設置課程等。
1 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存在的問題
職業教育應當逐步實現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而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無疑是實現深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徑。訂單式培養、全面參與專業建設(學費分成)、工學交替、彈性教學制、建設實訓基地、校企共商設置課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在發展中存在以下困局:
(1)在政府層面上,沒有成熟的的校企合作機制框架、管理措施和規范的可操作政策依據,利益雙方各自按照自身需要簽定合作協議,協議中沒有具體細化條款,造成執行效果不夠理想,雙方的責任和義務趨于最小化。
(2)行業組織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中起到的組織作用有限,在實際的校企合作中,行業組織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目標設定,課程體系構建方面參與度不高,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經常出現學校單方面按想法設定課程。
(3)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主要參與者學校、企業、學生中部分的參與者意愿不高。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不夠深入,信息類企業的崗位職數特點決定了不能大批量安置實習學生,學生對于實習條件、薪酬津貼、工作時間和安全要求存在顧慮,導致實習意愿不高,難以持續。
2 支撐現代學徒制的要素分析
2.1 構建學生、學校、企業校企合作的平臺
現代學徒制是對傳統學徒制和職業教育的有機組合,學生具有雙重身份,即學生和學徒。主要表現形式是招工等同于招生,企業方在培養學徒的過程中,按照企業“員工”方式進行培養,主體責任能夠得到最大化的激發。
2.2 校企聯合培養
實現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聯合培養中需要校企深度的融合,需要有良好的平臺作為支撐,有很好的合作育人的體系制度作為保障,學校和企業各自擁有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實施現代學徒制的關鍵是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使校企合作能夠實現可持續良性循環。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包括校企共同設定培養目標,構建課程體系,制定培養方案,共同實施人才培養過程,各專所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培養。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需要進行制度約定,學生在認同企業文化的前提下,會自覺地期待成為企業的員工,企業則為有志于加盟的學生提供作為企業員工應有的待遇和保障,實現學生、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自愿行為。
2.3 重構課程體系
校企聯合培養的計劃實施依賴于課程體系,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習載體重構的有效性將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成敗。重構課程體系應當依據崗位工作任務選擇課程教學內容,基于崗位工作流程組織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通過大量、充分的調查研究數據作為依據,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培養目標,制訂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生涯規劃出發,融合人文素養、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體系。
2.4 工學交替教學組織
由于職業教育形成了職業和教育、企業和學校、工作和學習相互交織在一起的, “跨界”的教育必須需要突破“企業培訓”和“學校教育”的固定思維,現行教學組織模式和體制阻礙了工學交替的有效開展。企業生產任務的不確定性和學校教學任務連續性之間的矛盾,是學校在教學組織實施中面臨的普遍問題。
2.5 “雙師”型的教學團隊
現代學徒制“工作”和“學習”的結合需要專兼結合教學團隊的支撐,通過團隊中專兼教師的協作形成優勢互補、讓“工”與“學”能充分進行有效銜接,讓產業、行業文化的對學生的熏陶,讓學生對職業規范從認知到自覺遵守,對創新創業意識的激發,有獨特的優勢。
2.6 終結型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結合的評價機制
終結型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的評價方式,是對應于高職教育“高等性”和“職業性”兩個不同屬性,校企雙方根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和特殊性。考核方案的設計,需要結合“工”與“學”特定的課程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定期對學生的課業狀況進行檢查和考核,并進行及時的反饋、溝通,保證學習過程的質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3 信息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針對校企聯合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對支撐現代學徒制的要素分析,針對IT類企業用工實際情況,構建以行業專業指導委員會、學校、合作企業三方為主體,校內工作室、企業崗位為平臺,實際工作項目為載體,形成“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圖如圖1所示:
圖1 “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圖
3.1 構建行業專業指導委員會、學校、合作企業三方主體
學校由校內專業帶頭人組織骨干教師與企業員工團隊在行業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進行企業調研、并通過組織實踐專家研討會提取典型工作任務,并完成由崗位職業能力到知識、技能能力遷移、課程體系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寫,并通過具體的實施,完成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并分析評價結果,反饋給學校、企業和行業專業指導委員會,完成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更新。
3.2 搭建校內工作室、企業崗位平臺
專業通過組建校內專業工作室,吸引企業項目引入,企業導師(師傅)團隊入駐,開展專業教學、技能大賽訓練和項目開發。按照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目標,通過與深度合作企業簽署一體化招生(招工)制度,在企業中提供2~3個初級職業面向崗位(如業軟工程師和售前技術工程師),并進行崗位任務和崗位職責的說明。
3.3 以實際工作項目為載體開展聯合培養
結合一體化招生(招工)中的初級職業面向崗位,在校企導師的聯合指導下在工作室中開展實際工作項目,按照工作室相關的項目引入、管理、驗收流程體驗讓學生實現逐步從學生身份到學徒身份的轉變,在實際到企業崗位進行輪崗的過程中,工作任務、工作內容及考核標準按照企業要求執行,完成學生學徒到準員工身份的轉換。學生完成學業,進入企業實習或者就業,完成準員工到真實員工身份的轉換。
4 信息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
信息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企業、行業專業指導委員會三方共同參與,實施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進行:
4.1 制度建設
通過制度建設保障實施三方的責權利,在具有校企合作協議,并具有良好合作基礎上主要建設的制度包括現代學徒制專業一體化招生制度,人才培養標準制度建設,現代學徒制導師隊伍建設,其中招生(招工)制度確定了專業每年聯合招生(招工)的人數、學生類型,學徒準入條件,基本的崗位,崗位任務,崗位工作內容,在崗期間考核評定、薪資待遇和相關規定;人才培養標準制度建設主要是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的制定、執行、修訂時間等具體工作做說明;導師隊伍建設主要確定導師的任職資格,成員的選拔、考核、待遇、相關權利和義務等做細化的說明。
4.2 過程實施及評價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實施主要以校內工作室、企業崗位進行交替輪崗。在校內工作室主要開展項目,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學期初由專業根據引入的項目數量和師資隊伍進行分配,由項目負責人牽頭,項目負責人組建項目團隊,上報項目計劃,并實際開展,項目實行中期檢查和項目驗收,項目驗收通過后,項目負責人組織項目組成員進行項目評估,其中學生(學徒)評價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按照相應比例權重分值進行評分。項目指導校內外導師(師傅)則由項目開展周期和最終結果進行考核,校內導師評定結果報學校計入績效,企業導師(師傅)評價報企業。在企業內輪崗的學徒,其考勤、日常工作表現、業績以薪資浮動形式體現。
4.3 反饋調整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要求,需要動態對人才培養方案及過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針對信息通信類行業發展動態,新技術,人才培養方案實行每年修訂一次,修訂前做調查分析,實施方案每2年調整一次。
5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成效及展望
通過對專業3個年級近500名學生的實踐,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師資隊伍專人數、學歷、結構比例上進一步優化,在全區職業技能大賽上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專業對外服務能力明顯提升、2017年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就業對口率達92%,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項目的實施較好地解決了高職教育與企業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學校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企業全程參與育人過程,解決了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選、用、育、留的問題;學生的學習環境是企業生產的真實場所,避免了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實現了畢業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
本文系“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施——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為例(南寧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度質量工程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邱德梅,夏勝利.基于中高職銜接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當代職業教育,2016(2):51-53.
[2] 成潔.試論現代學徒制試點要素及學校實踐模型的構建.職教論壇,2015(21):72-76.
[3] 吳呤顆,秦炳旺.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基礎與推進策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0):86-91.
[4] 黃雪薇,闞雅玲.構建以企業主導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百果園學院為例.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0):3-5.
[5] 關晶,石偉平.現代學徒制之“現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97-102.
[6] 吳建設.高等職業教育推行現代學徒制亟待解決的五大難題[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2-45.
[7] 趙志群,陳俊蘭.現代學徒制建設——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補充[J].北京社會科學,20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