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時發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口語交際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使學生具有基本的日常交際的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
一、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
口語表達是人類特有的一種交往手段,一個優秀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在社會對一個人的基本要求。口語交際能力需要聯動聽、說的能力,通過組織詞匯語言來接收傳遞信息,涉及到了注意力、記憶力、組織能力、思維力、想象力等等各個方面,同時還涉及到了眾多非智力因素,比如情緒、性格等等,
小學階段無疑是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最佳時期,這個時候的口語表達習慣將會直接決定未來的口語交際習慣,包括用詞是否恰當得體,是否文明用語,是否可以完整表達意義.如果小學階段沒有一個良好的口語基礎,那么未來的閱讀、學習、寫作能力也會受到嚴重影響。語言能力和口頭語境適應能力都將在這個時段定型,學生能否處理好主體與語言、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就將決定。
農村地區的小學尤其需要注意這些問題,這是因為農村地區的教育仍需要發展,環境、教學方式、教學思路等都有著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不注意使得農村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受到影響,對孩子一生都可以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
二、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現狀
通過調查研究和日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農村小學生在日常口語交際中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這其中包括:無法或很難清晰地表達出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表達時用詞用語較為跳脫、不著邊際,說話語無倫次,存在著重復、脫節等問題,并且因為這種問題的存在,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愿意去表達、發言,在回答問題時會顯得局促不安,無法表達自己的心中所想,課堂效果因此受到了很嚴重的影響。而我們也不難想象,因為這種情況的存在,課堂傳遞知識的效率肯定會有所折扣,并且在學生們日常的人際交往和書面表達能力也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會陷入死循環中,逐漸變得更加嚴重。
三、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主要問題
(一)家庭環境的影響
在農村的日常生活中,學生的父輩們都習慣了運用當地方言進行交流,并且學生從小也學的是當地方言或者方言化的普通話,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對接使得很多詞匯并不那么書面,學生無法用普通話明確表達。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了使用方言交流使得學生們更難去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教師不注重口語教學
口語交際能力逐漸被重視的時間不長,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依然堅持著之前的“輕口語,重書面”的教學思路,這是因為應試教育不注重口語交際而注重書面表達能力,殊不知口語交際能力才是書面表達的基礎,沒有一個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再高也不過是沙灘上的堡壘,沒有好的基礎也就沒有好的上層建筑。同時日常教學生活中我們也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口語教學課流于形式,最終還是變成了課文課或者寫作課,這對于學生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顯然是沒有作用的。
(三)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生活
在相當一部分口語交際教材中,內容大都與城市生活相接近,對于農村孩子倆說更流于形式,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們來說是很難想象的海市蜃樓,這也就使得教學內容忽略了真實性而只注重了趣味性,用俗話來說,顯得有些“不接地氣”同時有的教師認為,口語交際能力是從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單靠課堂訓練,根本收不 到效果,是在浪費課堂的時間,這種觀念必須要進行改變。
(四)惡性循環
口語交際能力較差使得學生們更羞于去開口交流,學生們自身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需要提高,但是由于苦于沒有方法去提升自己,反而更不會去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不自信和能力缺乏使得弱者更弱,陷入了惡性循環中。
四、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應對策略
為了應對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中的主要問題,結合日常教學中的經驗,從以下幾個角度談一談需要從哪些方面來應對農村語文口語交際問題的現狀
(一)改善觀念,意識到口語交際的重要性
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教師對口語交際顯得有些不以為意,需要讓教師和學生都意識到一個好的口語交際能力能帶來哪些提升,一個壞的口語交際能力又能帶來哪些影響。教師需要從自身出發先改變自己的觀念,而后也要讓學生們有意識地去提升、改善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改善語言環境
由于歷史原因,要求學生父母或周圍環境注意使用標準的口語交際顯然不符合實際,但是學校可以從自身出發,教師的教學和日常生活中都使用標準的普通話,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是否符合規范,要為孩子們起到一個表率作用。同時也要提醒學生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表達,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區引導學生們用更標準、更適合的語言去表達,師生共同為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發展口語交際能力的環境。
(三)改善教學思路
教師們在重視起口語交際的培養后,也要注意使用恰當合適的方法。口語交際并不只是簡單地教會孩子說話,而是教會孩子們心靈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只有這樣才會使得孩子們真正懂得交流的意義。低年級的教師可以利用插畫、圖片來引導學生們先進行表達,將教學內容融入進情景之中,吸引孩子們進行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才會更好的吸收內容,教師們可以安排一些活動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和思考,還要注意情景創設的 趣味性,可通過游戲、角色表演等形式來實現,以此來激發學生交際欲望。孩子們能夠主動融入教學時,口語交際這種需要交互式教學的內容才更容易進行教學。
(四)提升學生的自信
針對農村學生不敢表達的問題,需要教師鼓勵這些學生大膽表達,吸引他們更多地進行互動,更多地進行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是很有必要的。教師也需要注意自己的引導作用,逐漸幫助孩子們走出惡性循環中。
總而言之,農村小學語文的口語交際教學依然任重而道遠,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教會學生們從小就學習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使他們能夠掌握與人交往的合適的方法和策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生活就是教育,寓教于生活,改變舊的教學思路,從各方面入手解決問題,吸引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擴展口語交際的空間,增加口語交際的應用,讓口語交際不再是僅僅流于形式,而是融匯進日常生活,并且帶動寫作、閱讀等能力,這是我們所必須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