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習近平同志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一貫繼承、弘揚、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書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家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涉及勉學勵志、齊家興業、修身養性、報國安民等方面。家書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價值。將家書融入中學歷史教學中,既貫徹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指向,又能通過家書品讀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歷史核心素養;家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
家書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家書文化持續了兩千多年,歷代傳承,不斷積累和升華,比如有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訓、傅雷家書等優秀家書文化。傳統家書重視愛國思想的灌輸,普遍傳播重義輕利的道德情操。同時敬重父母,友愛兄長,長幼有序、和睦相處等重要行為規范在家書中比比皆是。再者,提倡節儉,清白傳家,謙和忍讓,加強涵養,也是傳統家書倡導的優良品質。但在當今紙質書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視野,大部分交流靠網絡進行,對家書很陌生。因此,家書品讀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功能是具有很大的優勢的,可以深入挖掘歷史教材中涉及到的重要歷史人物的家書素材,通過品讀重要歷史人物的家書從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品讀經典家書,滲透傳統美德教育。在高中歷史近代史學習中,面對列強侵華,概述晚晴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時,其中涉及到晚清的一些重要名臣,比如,曾國藩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撰寫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諸弟、妻子及兒輩的家信,小到家庭生計,大到治國帶兵,涵蓋修身、為官、處世、教子、養生等方方面面,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可以從晚清曾國藩選取部分家書的經典名句語錄進行品讀,通過家書節選的品讀,多則家書史料互證,向學生展示了曾國藩家書里提倡的傳統美德,寓傳統美德教育于歷史教學之中,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到繼承并發揚光大。
品讀革命家書,弘揚革命傳統教育。“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抗爭史,各階層的愛國志士,自覺地承擔起挽救中華民族、捍衛國家獨立的重任,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革命傳統教育,使學生了解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和壓迫,反抗腐朽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前赴后繼,浴血奮戰的精神,使學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比如在中國近代史《辛亥革命》學習中,可以節選了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覺民在的《與妻書》中部分內容,讓學生基于核心素養下對家書進行品讀,主要從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弘揚革命傳統教育。中國近代史革命中,那一份份革命家書是老一輩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品讀革命家書,見證著面對西方列強侵略中國人的反抗,最后取得民族獨立的那段歲月的歷史進程,也為無數犧牲革命烈士們的無窮信念而感動。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家書品讀,不僅落實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下的史料實證和家國情懷,又弘揚革命傳統教育。
品讀紅色家書,感悟家國情懷。在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多少熱血青年曾拋棄妻子,告別家鄉,為國家決意赴死。當年的金戈鐵馬、彌漫硝煙已塵封在家書中的句句思念和牽掛里。重讀抗日家書,重溫不能忘卻的歷史,感受那赤子滿腔的愛國熱情,感受那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不悔抗戰的決心。在抗日戰爭一課的教學中,可以節選了部分抗日戰士的家書與學生進行品讀,從字里行間感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不悔的抗戰決心,感受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奮斗的勇氣和為反法西斯戰爭作出貢獻的力量,讓學生從中感悟家國情懷,傳承紅色革命精神。
家書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價值,將家書融入高中歷史課堂中,透過一封封的家書品讀,既貫徹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指向,又能通過家書品讀傳承了家族文化的精華,滲透傳統美德教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繼承和發揚下去。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社科.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Z].2014-03-26
[3] 余海超 韋冬梅.論家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J].廣西社會科學.2017(9)
【作者簡介:馮威娜(1987.02—) 性別:女 籍貫:廣東河源 職稱:中學一級,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