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花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是整個學生教育系統的基礎,只有基礎夯實牢固,才能取得更大進步。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義務教育階段最為重要,也是最為基本的。掌握對語文教材中字詞句的理解,是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對課文中的詞句進行理解,可以為以后學習古詩詞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本文分析了低年級小學生理解課文字詞句能力教學內容優化的必要性,為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低年級;字詞句;理解;做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課文字詞句的理解能力是評定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高低的重要方面。在語文教學中,識字及拼音是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本文以現階段小學生學習心態和特點,分析了低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字詞句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現狀及特點
小學生認知能力比較低,對知識的總結能力和語文的基本能 力的掌握能力較低,低年級學生對弄清所學知識“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些問題時有困難,有阻力,就可視為隱者。而且小學生現階段都處于好動期,對于自己的學習能力把握有所欠缺。閱讀教學是培養低年級學生課文字詞句理解能力的關鍵方式,通過這種科學的訓練方式,培養學生讀寫等的隱信息的能力,提升低年級學生課文字詞句讀寫的能力。
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主要體現在思維活躍,但是對學習的主動意識較差,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對于語文課文中詞句的學習較被動,沒有形成對詞句的深層次認識,這時就需要老師有耐心、有針對性地去教學,提出相關的教學策略,逐步改變小學生的學習誤區,使他們能夠高效學習。
二、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字詞句的教學策略
(一)找近義詞,區別比較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找近義詞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就是利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詞語與課文中的詞語進行同義替換,以此啟發學生思維,領略這個詞特有的情味,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中,“十分”一詞可以換成什么詞,表示的意思不變,通過舉例,學生明白“十分”和“很”“特別”“非常”“多么”的意思相同,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
(二)變換句式,區別并比較句子之間的語氣和感情
通過對語文課文中的閱讀能力的提升,利用合理的詞句對課文中句子的原意進行有效替換,用合適意思的句子進行匹配,讓學生可以通過同義句替換的方式去不斷鑒賞課文中字詞句的理解,讓學生也能夠在句式變換的過程中,去體會在原文中語文課文的含義,調動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能力,加強對課文中原文含義的把握。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課中有句話:“這樣的種子能培育出美麗的鮮花嗎?”可以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將課文的原文含義進行合理整改,在不改變原文含義的情況下,將疑問句變成陳述句:“這樣的種子不能培育出鮮花。”這樣的比較,讓學生更容易、更快速地理解句子的最基本含義,通過變換句式,用反問的語氣去提問,這樣更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句子的含義,讓學生明白句式的肯定含義,但是通過反問句,更能夠體現出課文的含義,語言的感情色彩也更加濃厚。
(三)創設良好的情境氛圍,動態分析學生學習心態
從新教材的語文課程內容分析可以看出,語文課程的情境氛圍是讓學生主動學習課文中字詞句的主要方式,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沒有很好的認知能力,這時就需要老師利用一些較為直觀的、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的學習方式去進行演示,如出示掛圖、利用映 像機和投影等方式,用最實際和更為直接的方式來進行課文閱讀教學,這樣方便后續教學過程中對每個學生思維的開發,用最直接的教學方式展開對每個學生語文課文字詞句含義的理解,同時需要利用創新的授課方式,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簡單補充。
三、總結
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識需要和書本知識進行緊密聯系。例如在學習《地球爺爺的手》時,讓學生動手玩紙飛機,有效地將小學生在生活中愿意去接觸的游戲,應用到課堂語文教學中去,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望,有效積累學生在生活中的情感積累。最后的磁鐵小實驗,更讓學生了解到“地心引力”這一抽象的科學知識,進而使語文課堂迸發出生命的活力。這些教學方式 在生活中需要不斷補充、不斷充實。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繪畫。邊讀邊畫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還能幫助學生養成認真讀書、品味詞句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低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的,需要平時不斷積累,要始終如一地堅持,需要教師不斷引導,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就應時刻注意培養,且要常抓不懈,才能更好地完善它。
參考文獻
[1]麻翠閣.論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J].希望月報,2002(12).
[2]郭宏旻,成繼紅.論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字詞句有效教學[J].教育與職業,2006(33).
[3]馮勝.小學數學低年級有效教學例說[J].中小學數學研究,2008(12).
[4]張曉霞.小學語文教學法[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5]劉忠君.對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的認識與思考[J].教育藝術在線,2010(4).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