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晴
【摘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一環(huán),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學習,包括閱讀和寫作,以及其他的科目的學習,都是以識字寫字為基礎。情境化識字教學的出現(xiàn),提高了識字的質(zhì)量和效率,受到師生的認可和歡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境;識字教學;關注兒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2011年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要素,指向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課標(2011年版)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教師要關注兒童,讓學生在識字教學中,學得有童趣,學得有意義。
一、當前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課堂識字教學方法單一,課堂識字教學效率低下。實際教學中,不少語文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集中識字,生字詞從閱讀文本中抽離出來,集中呈現(xiàn),正音,按偏旁部首分析字形,擴展組詞,然后再把生字詞鑲嵌回課文中,把句子讀通順。識字高度集中,方法單一。識字從閱讀教學中割裂,識字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查漏補缺。這種脫離具體的閱讀情境、單純以識字為目標的識字教學,難以讓學生形成深刻的記憶,摧殘學生的閱讀興趣。2011年版課標要求整個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3000個左右常用漢字。集中識字,目的是高度強化識字,但這種缺少生動的閱讀體驗,孤立、機械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對識字失去興趣,聽寫錯誤率高,識字回生率高,識字教學效率低下。
二、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的優(yōu)勢
情境化的識字教學最大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漢字,發(fā)現(xiàn)認識漢字的樂趣,了解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點燃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降低學生識字難度,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從整體上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三、情境化識字教學方法
(一)結合課堂閱讀,在閱讀情境中識字
教師將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巧妙融合,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下識字,就是情境化識字。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有整體教學的思維,整體把握教學的能力,讓識字教學貫穿閱讀教學。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善于利用文質(zhì)兼美的教材,營造閱讀情境,恰到好處地結合閱讀主題說文解字,讓閱讀與識字相融合,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隨文識字。優(yōu)秀的語文課堂,教師會引領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識字,不因識字沖淡課堂中的閱讀教學,也不因文本閱讀,讓識字成為閱讀的補丁。學生在閱讀情境中不知不覺地識字,學得深入淺出,又學得輕松有趣,既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又彰顯了語文教育的審美品質(zhì),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識字與閱讀相互促進,協(xié)同發(fā)展。
課堂教學時間是固定不變的常數(shù),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大量識字的背景下,教師要善于分析學情,將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用在教學該用的地方,讓閱讀和識字在一定的語境下有機融合,切實提高課堂識字的效率。小學低年段(一、二年級),識字寫字是課堂教學的重點,閱讀教學為識字教學服務,是低年段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策略。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優(yōu)于抽象思維,而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每個漢字本身就是一段歷史,閱讀教學中,隨文講述漢字的意思或演變的來龍去脈,浮現(xiàn)在學生頭腦中的將是一幅幅畫、一個個的故事。如教雷字,結合課文內(nèi)容編順口溜“雷聲隆隆響連天,大雨落到田里邊”,如“有口就喝,沒水就渴”“有風樹葉就飄落下來,有水樹葉就漂走了”。將象形、指示、會意、形聲等字理識字方法轉化為兒歌、童謠,讓識字寓于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的情境中,將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美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激發(fā)識字興趣,易于理解和記憶。
小學中高年段,學生可以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字義,讓閱讀促進識字,識字服務于閱讀。此時,識字教學要適當留白。教師的“教”與“不教”要精心設計,教師要充分借助學生已有的識字經(jīng)驗,找準識字教學切入點。如形聲字的學習,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總結形聲字音義結合的規(guī)律,以點帶面,可以放手讓學生借助形聲字特點,自主認讀課文詞句,了解字義。又比如抓住漢字是表意文字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推想漢字字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等。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有自主識字的實踐機會,學生才能深入感知漢字,享受解詞析字思維的樂趣。“有所不為,是為有所為”,自主識字讓學生識字能力得到提升,讓課堂充滿成長的味道。
(二)結合生活實際,構建生活情境識字
生活即課程,生活中蘊含豐富的識字課程資源,生活中處處都有兒童識字的場景和素材。如教師可以布置家長周末帶孩子到菜市場和超市,讓孩子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認識各種蔬菜和水果的名稱和產(chǎn)地。假期家長帶孩子逛街、出門旅行,讀出風景名勝的地理名稱、商店招牌、廣告語、提示語。生活識字,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增強學生對漢字的親近感、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是低年段學生課外識字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開展學習游戲和課外閱讀,在語言情境中鞏固識字成果
識字最關鍵是復現(xiàn),課內(nèi)課外換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學過的生字多次見面,學生識字才牢固。將閱讀課文,濃縮成一首兒歌來朗誦,就是給生字換了一個語言環(huán)境,這種復現(xiàn),讓學生覺得熟悉又陌生,新鮮又好玩。猜謎、表演、童謠、動作演示等學習游戲,也是識字復現(xiàn)的方式。課外閱讀,也能幫助學生在不同的語言情境中,鞏固識字成果。課外閱讀量大的學生,識字量也大。課標(2011年版)要求“小學生六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達到或超過這個閱讀量的學生,完成“小學認識常用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不是難事。
始終關注學生,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下識字,開展形象、生動、活潑的識字教學,是情境化識字教學的路徑,情境化識字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保持了文本閱讀的完整性和識字的持續(xù)熱情,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