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標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路徑,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研究小學數學有效性的路徑,加強小學生知識基礎,開發思維培養能力。讓小學數學課堂生成的科學理論知識與資源教材高度符合,深入探究理解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確保在新課標背景下,通過有效路徑培養新時期小學生的能力發展,以數學的知識體系,促進教學創新。
關鍵詞: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路徑
一、 引言
小學數學新課標的實行,為小學數學教學明確了新時期教學的發展方向。解讀新課標,其核心思想是促進小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小學數學的知識特點,又要遵循小學生認知數學基礎學科學習的心理規律,形成客觀的數學知識與主觀的教學路徑相結合。
在新課標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把知識潛在的能力培養,透過知識的表象,注入教學中去。在多樣化教學中提升課堂氛圍,在生活經驗與科學技術運用里提煉教學方法。研究新時期小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特點,探索適合新課標教育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路徑,提高小學生學習成果。
二、 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路徑
任何一個時期的教學工作都不能脫離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知識目標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習者的能力培養。在信息時代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更需要有與時俱進的教學發展理念。
(一) 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主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這一培養目標需要賦予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喜歡數學知識的前提下,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新課標與以往要求的不同之處在于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參與性,使學生在知識學習的跟進過程中,保持自身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種自然狀態的原動力下,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結合小學生好奇、感性的特點,可以順其自然地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具體的知識學習中去。如教學小學數學統計時,老師可以通過談話的方式,進行對《西游記》中典型人物的喜愛程度進行統計,在快樂的氛圍里,小學生的思維占有了主動地位,老師把抽象的統計概念進行實際話題引入,這樣就實現了有效的課堂教學。
(二) 策劃新穎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新課標強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上。策劃教學活動要體現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讓學生的思維完全圍繞在對知識的探究上,實現注意力的充分調動,要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采取相對應的方式學習,保證學生有效開展學習。在知識的獲取過程里,學生必須認清所學學科的特點,根據老師的悉心領引,逐步由淺入深,構建學習的環節,符合學生的邏輯思維特點,形成有維度的思考空間。這個過程的形成在教學中不能刪繁就簡。如小學生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度的教學中,不能簡單地給出定論讓學生以直接記憶的方式進行掌握,要學生通過對各種三角形的內角,如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特殊三角形進行認真的測量之后,產生結論。實現獨立探究驗證的過程,保證學習的有效性。
(三) 創建多樣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效的課堂教學,學生有興趣參與其中是教學的關鍵。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成立,取決于學生是否主動參與了教學活動中,是否呈現出熱烈的課堂氣氛,或專注的思考狀態。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進行生本課堂教學,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對教學方法的運用,要結合章節的知識結構特點,靈活運用。如果只認為一種方法是有利于教學的實施而重復運用,小學生容易失去參與的激情,感覺課堂過程單調而降低了學習效率。老師要以小學心理學為理論指導,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的普遍趨勢,利用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吸引注意力的教學模式,調控學生的心理方向,有效遷移到更深奧的知識學習中。如加減法的混合運算,在計算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可以在小組之間開展加減法的口算比賽,既提高了學生計算準確的學習品質培養,又增加了對數字增減結果的熟練程度。在敏銳的思考搶答中,提高了學習數學的有效性。為混合運算的結果準確率奠定了基礎。
(四) 生活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情趣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發散思維進行探究,但是由于其邏輯性較強和抽象的特點,教學中需要生活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情趣。生活化教學方式可以從兩方面實現。一方面是把數學知識切實放置到現實生活中去理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體會知識來源于生活,也運用于生活的道理。如教學測量,老師組織學生到操場開展實地測量,并引導生產、生活中都離不開測量,列舉相關的實際事例,體會測量的意義。另外的一種方式是多媒體上對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體現的認知,如學習長度單位、面積計算和體積計算,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工地的施工建設現場,導出日常生活離不開數學知識,增強學生對于科學和未來的想象力。使學生在能夠主動觀察和主動學習數學的表達方式和數學思維方法,在學習數學的創新能力和知識技巧方面也得到有效提高。
三、 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認清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認知的有限性,結合教學內容通過教學氛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及教學方式有效地開辟小學數學教學的路徑。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和整體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生在實現主體價值的驅使下,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愿,加強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使學習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完成新課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丹,崔光佐,安秀梅.小學數學思維能力教學案例與分析——以六年級《扇形》一課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5(5).
[2]潘秀梅.例談小學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6(22).
[3]包秀麗.“操作、體驗、思辨”中滲透小學數學思想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0).
[4]何厚俊.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滲透例談———以“數學廣角”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6(5).
作者簡介:
李偉良,廣東省惠州市,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石壩下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