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斯加夫特表示:“我們應該利用游戲,為了教會兒童掌握自己動手的本領”。說明游戲對于小學生教育的重要性。有必要通過巧妙設計和運用游戲,讓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更高效。可以基于營造游戲氛圍、組織競賽游戲、創意實踐游戲等方面,激活趣味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也促進信息技術課程更高效。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游戲;實施策略
小學生喜歡玩游戲,喜歡設計、參與游戲,在游戲中他們會感覺到輕松、快樂和自在,且會全身心參與。基于這一特點,有必要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引入或設計游戲。游戲的設計與實施,需要基于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或目標,將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融入游戲中,鼓勵學生通過參與游戲,發展信息技術技能,收獲信息技術知識與方法,并有效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
一、 營造游戲氛圍,激活趣味課堂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時,結合游戲化理念,有必要巧妙設計或引入一些趣味的小游戲,以游戲激活課堂,也以游戲促進學生親身參與動手實踐、創新探究,真正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愛學、會學,提升核心素養。可以借助一些本身電腦上有的游戲,或學生平時經常參加的游戲,引入到課堂中,營造游戲氛圍,激活趣味、輕松的信息技術課堂,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參與。
如引入“金山打字通”中的“警察抓小偷”游戲,可以鍛煉學生的指法操作能力。以游戲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指法練習,在游戲競賽中,學生動手操作,展開指法練習,以最快的速度抓到游戲中的“小偷”。引入“反恐精英”游戲,在裝有炸彈的字母下降時,在落地前,學生要點擊出相應的字母,點擊后炸彈爆炸,能消滅更多的恐怖分子。引入“射擊氣球”和“打地鼠”的游戲,可以鍛煉學生單擊和移動鼠標指針的能力。“掃雷”游戲可以讓學生參與單擊、雙擊、右擊、拖動等鼠標的操作訓練。在趣味的游戲訓練中,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積極參與訓練,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了學生核心素養。
二、 組織競賽游戲,體驗學習樂趣
游戲教學理念即為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實現寓教于樂,體現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學生在體驗趣味游戲過程中,感受競爭氛圍、操作趣味、界面的美觀、互動的融洽等,并探索目標實現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在競賽游戲的氛圍中激發學生潛力,建構有效課堂。
如“添加新軟件”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競賽性質的游戲。教師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告訴學生可以啟動搜索引擎或在“天空軟件”網站下載軟件。實施任務驅動與競賽游戲教學方法,展開合作互助、師生互動的競賽游戲學習過程,感受下載與安裝的過程。選取下載與安裝速度第一、第二名的小組,給予“最優速度獎”。在大多數小組完成后,對個別小組示范性指導和針對性介入。部分小組不能找到下載地址,或找不到自己下載后文件的位置,或下載后不會打開使用等。教師讓學生找到網站,下載后找到Setup、Install或以程序名命名的文件,點擊安裝,之后點擊幫助,以此學習下載與安裝過程。在激烈的競賽游戲中,學生自主體驗、參與和感悟,互幫互助,師生互動交流,動手實踐,掌握下載軟件的方法與技巧,并學會了“另存為”“幫助”等小技巧。
三、 創意實踐游戲,提升信息素養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指出,需要在做中學,做中教,才能真正掌握知識與方法。所以,信息技術教學中,需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動手參與、合作探究、創新實踐,經歷學習的過程。基于組織創意實踐游戲,鼓勵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知識,并拓展學習新技術、新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參與信息技術應用于實踐,能有效發展學生信息素養。
如學習了“幻燈片的設計”知識后,組織創意實踐游戲活動,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鼓勵學生合作探究,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基于已學的演示文稿(PPT)插入、編輯、修改等知識,鼓勵學生以“我愛地球”為主題,運用信息技術知識制作幻燈片,以作為宣傳和推廣之用。學生查閱資料,并拍攝照片,編輯文字,再運用“幻燈片設計”的方法,將圖片插入、文字編輯,并調整界面。學生動手合作實踐,完成后小組互評、學生自評。演示文稿以主題鮮明、圖文搭配、方案可行作為評選的標準,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掌握方法與技能。優秀小組可以上臺演示并講述相關內容。評選出“最佳作品小組”“最佳合作小組”等,優秀小組成員期末加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意實踐游戲。依托信息技術服務于實際生活,有效發展了學生信息素養。
總之,巧妙設計游戲,能讓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更高效。需要將信息技術知識、技巧等,巧妙融入趣味、多樣化、生活化的游戲中,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創新思考、合作互動、創意實踐,不斷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與技巧,并提升學生信息素養與核心素養。游戲過程中,需要教師巧妙預設、科學激勵與組織,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士剛.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策略[J].中小學電教,2016(3):49-50.
[2]萬娟.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10):156.
作者簡介:
乙兵,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