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不僅關系著學生知識當堂學習的效率,更影響著學生學科思維的建立和學習興趣的產(chǎn)生。所以本文中我將主要針對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展開探究,談談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方法探究;新課改
隨著社會大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未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對于人才需求方向的改變,我國近些年來一直在致力于教育教學體制改革,務必使作為人才培養(yǎng)基地的學校教育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趕得上歷史的潮流。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經(jīng)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國實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在學科知識設置方面對于陳舊的內(nèi)容進行了更新,尤其是著重增加了能夠讓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的環(huán)節(jié),讓各學科的教材在內(nèi)容設置方面更加靈動,具有實用性;另外新課改并不僅僅局限于學科知識的設置,還包括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更新,尤其是隨著素質(zhì)教育教學體制的誕生,將教學的目的重新定位于人才培養(yǎng)方面,而不僅僅是知識傳輸方面。這就給教師的日常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即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注重體現(xiàn)知識的實用性和實踐性,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且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未來脫離系統(tǒng)教育,進入社會之后也能持續(xù)性的進行自我提高,主動學習。
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來說,本文中我將重點針對物理這門學科的課堂教學來談談如何做好教學方法的選擇和變形。雖然素質(zhì)教育教學體制之下,誕生出很多科學性的教學理念和實用性的教學模式,但對于教學實踐來說,更為重要的是靈活操作,而不是生搬硬套。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反而是吃透素質(zhì)教育所提出的“以人為本”“啟發(fā)式教學”等教學理念,并將其打碎并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實際進行融合,從而形成真正適用于我們所教授班級的教學方法。所以,以下內(nèi)容中我將結(jié)合素質(zhì)教育教學理念,在兼顧教學實際的基礎上從知識引入、知識輸出、課堂互動三個環(huán)節(jié)具體談談如何做好教學方法的選擇,讓每一部分都能夠達到應用的教學效果。
一、 知識引入方法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睆娜说男睦韥砜?,人的大多數(shù)行動背后都有著心理上的期待,行動的成功帶給人心理上的滿足感,進而獲得繼續(xù)前進的動力,如果周而復始了,良性循環(huán)之下才能保持人做事持續(xù)不斷地動力產(chǎn)生;反之,則會因為自信心受挫而放棄。所以,對于課堂教學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課堂教學一開始學生感受到的樂趣,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接下來課堂聽講、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首先,在知識引入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通過問題給學生設置疑問,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一方面,我們可以針對知識本身進行設疑,因為物理本身就是一門問題解決型學科,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按照教學大綱制定的脈絡,一步步的解決問題。所以針對物理知識本身所提出的問題,本身如同給學生設置了一道挑戰(zhàn)關卡,在以往知識累積的基礎上,學生通常會具有一定的探索動力。當然這種問題設置方法僅僅是針對激發(fā)學生基礎的學習動力而言,并不會太多的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力。另一方面,則是可以選擇聯(lián)合實際生活進行問題設置,例如在學習平面鏡成像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們可以從學生日常照鏡子的常識來引入,然后提出問題:“鏡子通過什么原理成像?”“為什么鏡子中的你是反的?”這樣通過學生日常照鏡子這一行為,提出學生以往沒有考慮過的問題,更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進而為接下來光的反射知識的引入做好充分地知識鋪墊和學生思維活躍度的鋪墊。
其次,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嘗試復習式引入方法。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能夠發(fā)現(xiàn),相對于政史地等主要依賴于學生記憶能力的學科來說,物理等問題解決型學科因為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更加強調(diào)思維和模式,所以學生要面臨更多的困難和壓力,也更容易因為學習受挫而喪失信心。因此,我們在課堂知識導入過程中,可以從學生熟悉的內(nèi)容入手,利用上節(jié)課學習過的內(nèi)容做引子,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能夠進行舊知識的鞏固,還能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做好思維方面的準備,繼而在學習光的折射原理時感受到知識的關聯(lián)性,而從心理認知方面降低對于新知識學習的畏懼感。
二、 知識傳輸方法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教師的知識講解最為重要,雖然素質(zhì)教育教學體制下,一直在強調(diào)將課堂還給學生,但這不代表教師要將知識講解的任務也交給學生自己完成,教師放手不管。因為初中物理本身就因為其學科的專業(yè)性導致其知識的晦澀難懂,如果教師不講解清楚,初中生根本不可能憑借自身的努力做到知識的牢固掌握。所以,在我看來,恰恰相反,要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做好例題講解的工作,讓學生徹底明白并理解一類題目的解題思路和問題切入角度,這樣才能在自我學習過程中有法可依,有理可尋。
首先,在知識講解過程中,教師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最基礎的知識點出發(fā),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因為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由于長久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填鴨式”教學模式影響,學生逐漸習慣了跟著教師的思維亦步亦趨,教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講解一種解題方法,學生就只會一種解題方法,從來不多思考,不多問為什么,這種懶惰心理導致的就是考試中問題變形后,雖然還是適用于同樣的公式和定理,但是學生卻看不透,不會解題。所以在課堂例題講解過程中,我們依舊可以承接開場時使用的啟發(fā)式教學模式,通過不同節(jié)點提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思維的轉(zhuǎn)換,從而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切入問題,將學習的公式靈活化運用,做到舉一反三。
其次,在課堂知識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本著“因材施教”“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來實現(xiàn)知識的分層次教學,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先從分層次教學來說,這種教學模式基本適用于任何問題導向型的學科教學,以初中物理為例,上文中就提到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和問題分析能力,并且知識的設置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所以學生學習上一旦產(chǎn)生知識斷層,那么就容易導致“蝴蝶效應”,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所以在物理課堂上采取分層次教學,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例題難度的設置,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學習需求,一方面,保證所有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另一方面,給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機會不斷提高自身物理知識水平。另外,對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來說,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不二選擇,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針對最基礎的知識內(nèi)容設置問題、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究或者分組探究討論,此過程中學生為了完成任務,會主動查閱資料開動腦筋進行知識的解答,也就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 師生互動方法
物理教學主要涉及問題的探究和解答,所以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是必不可少也是理所當然的。素質(zhì)教育教學體制對于物理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更為全面的要求,那就是重視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注重和學生的互動性,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性。
首先,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本著平等交流的原則,深入到學生中去,通過結(jié)合日常生活進行游戲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互動興趣。尤其是針對理論課堂來說,如果教師僅僅是站在講臺上講解知識,或提出一兩個問題,那么不論是再有趣的知識內(nèi)容也會隨著教學時間的延長而變得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逐漸下滑。所以在課堂互動方面,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知識本身,而是充分結(jié)合物理的實用性特點,將物理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jié)合。
其次,在我看來開展課堂互動最佳時機是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中通常是學生將理論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實際的操作和應用,所以學生本身從心理上就會存在期待感。而實驗過程要么一帆風順,印證理論結(jié)果,要么會因為學生操作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驗出現(xiàn)偏差。不論結(jié)果怎樣,在實驗過程中都給了教師提出問題并和學生交流的機會,并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興奮度也會相對較高,課堂融入度也就隨之提高。
總之,對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來說,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所以也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從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出發(fā),結(jié)合班級教學實際,將素質(zhì)教育所提出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模式進行融合,制定出最為符合自己班級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促進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譚龍飛.簡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教學與管理,2010(7):53-54.
[2]郭少霞.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方法[J].新課程學習:上,2011(5):68.
[3]邢紅軍,陳清梅.論中學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方法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5(8):33-36.
作者簡介:
余平英,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