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宗程
【內容摘要】“學案導學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普通高中的日常教學中,雖然已經得到普遍地采用,但由于部分教師對導學案的編制、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認識不到位、構建不合理、監督不全面、評價不及時,導致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偏低,并沒有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關鍵詞】導學案 小組合作 合作探究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將自主、合作、探究三種方式結合起來,強調組內互動,級內質疑,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突出學生的主體性。2017年9月18日下午,課題組對我校物理學科實施的“學案導學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問卷了解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通過調查暴露出,雖然“學案導學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已經得到普遍地采用,但由于部分教師對導學案的編制、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認識不到位、構建不合理、小組評價機制不完善等原因,導致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偏低,并沒有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應有的價值和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導學案的編寫質量不高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近年來,我縣中小學紛紛引入或效仿洋思模式、杜郎口等教學模式,照葫蘆畫瓢、照抄照搬,或改頭換面變為自己的模式,“學案導學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雖然已經得到普遍采用,但由于部分教師對導學案編寫認識不到位,導學案的編寫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在和教師訪談時發現有些教師直接使用別人的導學案;有的是從網上下載的,稍作修改就給自己的學生使用,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存在單打獨斗的做法,也沒有進行集體備課,導致導學案不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導學案的編制內容上有些雜亂,導致學生無法自主學習和探究,從而極大地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
二、合作學習小組的劃分具有隨意性
高中物理“學案導學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重點是學習小組構建,由于教師缺乏經驗或者對小組合作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導致分組的隨意性、機械化。絕大多數班主任在座位編排時往往依據身高和男女搭配把學生進行編排,這樣導致大多數任課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時,也就按照已有的座位進行劃分合作小組,或者有的老師為了不影響成績好的學生,就索性把成績好的學生放在前面,成績差的學生放在后面分開。這些做法不但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下。
三、課堂展示自學成果用時過多
小組合作學習中,重要環節就是學生上臺進行展示。由于一些老師編制整理的導學案時,沒有進行集體備課,直接從網上下載或直接使用別人的導學案,導致導學案不適合自己學生的實際,超過了他們的能力范圍,學生很難自學完成,這種情況下即使個別學生能上臺展示講解,但其他學生也很難聽懂,一節課下來,展示的內容較少,教學進度緩慢,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往往不得不放棄合作探究,直接采取傳統講授的方式來趕時間趕進度,反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一些學校的做法不合理
有的學校引入或效仿洋思模式、杜郎口等合作教學模式,為了體現將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規定一節課老師只能講5分鐘或不超過10分鐘。這種規定對于政治、歷史等文科類的科目可能行,但高中物理的許多內容如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等都是理論性比較強的內容,如果沒有教師講解構建物理思維模型,學生是很難弄懂的,更別說是讓學生自學了,高中物理被證明是高中階段學生最難學的一門學科,相當一部分內容應在老師引導下學生才能完成學習。
五、合作學習過程引導監管不到位
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小組討論時,有的小組討論非常熱烈,而有的小組非常安靜啞口無言;有的小組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討論,而有的小組坐著不動,花了好長時間也沒能完成討論;有的學生你推我讓,膽怯不敢發言;有的學生滔滔不絕,講個不停;有的學生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互不相干;有的甚至借機進行小打小鬧、干與課堂無關的事情。
六、缺乏科學全面地小組評價機制
從問卷調查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出,71%的學生希望通過小組成果的展示,獲得老師的獎勵和表揚,并積極努力為自己小組加分。23%的學生沒有信心為小組加分,只求在課堂上安分不出差錯,這部分學生表示有回答問題的欲望,也在乎小組分數,但是缺乏勇氣與信也,與之相應的,對于那些缺乏勇氣回答問題,沒有信心的學生,教師首先要鼓勵他們回答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并在其進行回答之后積極肯定和表揚,幫助他們逐漸樹立自信心,努力為小組加分。同時教師應該積極發現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在小組展示后,不僅要對小組整體評價獎勵,還要針對取得進步的個人,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提高個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合作學習成為促進全體學生學習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秦然.“導學案”為載體的高中物理習題課自主學習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2013.
[2] 徐曉利. 高中物理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之我見[J]. 科學中國人,2015(26).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