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偉
摘 要:生活與學習是密不可分的兩部分,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抓住這樣的特點,將生活化教學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立足于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就如何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對教師優化教學方法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法;小學數學;學習氛圍;教學情境
一、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有利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強調了環境的重要性,也就是說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并未積極采用這樣的教學理念。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認識能力,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積極使用生活化教學法能夠有效改善這樣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增強生活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興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但是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未能體現這樣的內容。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認識能力,還會削弱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產生厭惡感。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這時生活化教學法就表現出了巨大優勢,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
二、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創設生活情境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地采用對知識進行系統講述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認識能力,還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創設生活情境,將生活化教學法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有效結合。
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師如果告訴學生1米=100厘米,就不能讓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首先,教師在操場上按1米、1厘米和100厘米進行劃分;然后,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有沒有看到地面上的白線,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一條白線,并站在白線上面。”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還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有沒有什么發現呢”,學生積極回答說“我和學生一到學生二的距離是一樣的”。這時教師笑著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長度的有關內容,剛剛同學們提到了距離一樣,其實是因為1米=100厘米。”這樣能夠讓學生對長度單位的有關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將生活化教學法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有效結合,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當中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出現缺少教學實踐的問題,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會影響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當中,讓生活化教學法發揮最大作用。
例如,在教學“重量單位”的時候就體現了這樣的內容。首先,教師利用課余時間準備筆、水杯、鉛筆、橡皮、書包、一箱牛奶和一桶色拉油等材料;然后,教師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上臺用手測量一下這些物體的重量,然后老師用身旁的電子秤進行測量,最接近實際數字的同學就可以獲得獎勵”。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教學實踐的方式積極將生活化教學法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有效結合。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練習題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練習題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這樣就會影響學生練習的效率,降低學生的認識能力。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應該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練習題。
例如,在教學“100以內加法”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媽媽給小明列了一個清單,讓他去超市買東西,小明買完之后發現:豆角7元,牛奶12元,面包10元,醬油5元,面醬8元,請你幫小明算一算他一共花了多少錢”。這樣的教學方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有效地參與其中。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練習題的方式充分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當中和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練習題的方式,將生活化教學法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有效結合。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實現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目的,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有效地參與其中。
參考文獻:
[1]鄧美英.關于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2016(18):39.
[2]潘桂蘭.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打造[J].課程教育研究,2016(33):226.
[3]曹新科.關于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研究[J].新課程(中),2016(9):16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