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弘
摘 要:當前我國正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被引入到各科教學中,在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促進其全面發展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遭遇了不少挑戰。
關鍵詞:高中政治;講評課;小組合作學習
本人作為高中政治教學的一線教師也對此進行了觀察并在教學中對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有效性進行一些探索,把該學習方式運用于試卷講評課中,依據實踐,現將思考和總結撰文如下:
首先是我了解到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特點和作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文化參與的過程,學習者通過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參與學習共同體的實踐活動內化有關知識,掌握有關工具。該模式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小組活動,設置小組目標與任務,明確責任分工,交流討論互助共享學習,特別強調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社會互動性以及情境性。
但對比在政治教學實踐中試卷講評課上卻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困惑與疑難:
試卷和習題的講評課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常見課型,它是對學生的思維與方法進行梳理、整合、運用、糾正和創新的過程,又能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起到鞏固、充實、完善、深化和矯正的作用,在政治課堂中被廣泛重視和使用。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尤其是進入高中階段,為追求課堂高效,教學實踐中試卷評講課被變為“對答案課”,一堂課教師大包大攬對完所有答案,而學生自然地被剝奪了思考,反饋,自主的權利,疲于應付記筆記或抄答案,實際效率和能力未能真正提升,因而這種講評往往低效甚至無效。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考試制度的變化,思想政治課也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然而目前小組合作學習也存在“重形式,輕實質,缺實效”的現象,淪為新課改表演的道具。
為努力克服上述難題,我對比了兩個平行班級,并鎖定了試卷講評課這一課型分步驟來摸索小組合作學習對提高課堂效率帶來的實際效果。
一、科學組建小組,搞好開頭謀功成
人際關系對合作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分組前得做認真調查,尊重學生意愿,做到科學合理,開放組建。首先以優帶差,考慮將不同性別、性格、能力水平的學生分為一組,各小組之間相對均衡,根據中學課桌安排和學生距離以及討論的實效等情況,原則上4人一組,略有浮動,并民主推薦組長,明確組員責任和分工。其次,變換分組,靈活安排,特別是初建小組時,盡可能地激發學生表達、交流和合作的欲望。第三,適當變化形式,讓學生有自由組合和調整的機會。此步驟筆者認為很重要,這較大程度上影響了評講中的課堂實效。
二、清晰明確任務,精心設計穩邁步
小組活動前,教師就要布置好內容清晰、步驟明確的任務。任務一旦布置,小組成員要能迅速就位,準備好試卷試題,筆本和需要的相關資料,記錄好所要合作探討的問題、任務,逐步推進。對于客觀題,師生共同統計和標記出有代表性的、錯誤率高的典型題目,作為合作討論的重點。而對于主觀題,要精選例題,并分解步驟:能依次:①審題:審設問時審出知識范圍、題型和知識主體三個角度;②對應說出不同題型的答題總的方法技巧;③審材料時審出材料關鍵詞并對應相應知識點;④分點分層作答答案知識要點;⑤補充論證完善。以此擊破試卷講評課中最讓學生頭疼的主觀題答題老大難,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三、任務要即時適度,師生齊心共合力
任務的即時性是指在考試檢測或限時訓練后的第一時間來安排小組合作講評,此時學生記憶深刻,非常具有時效性。學生拿到講評試題后,先獨立思考嘗試自我糾錯訂正并記錄。任務的設計要考慮難度,依據學生雙基實際狀況和做題實際反饋來決定,堅持“適度性原則”,避免隨意與盲目。還要精設和篩選不同層次的內容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使各有收獲,提升信心。
四、恰當指導介入,試卷評講求共進
在小組討論互動學習階段,教師則要正確定位,做好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引導者,隨時觀察了解各組進展,恰當介入,注重引導學習能力較弱學生多思考和參與,關注其情感、態度變化,用寬容隨和的心態對待表達能力欠佳,勇氣不足的學生。
五、及時評估展示,總結糾錯增實效
教師對各小組的表現及時點評,或生生互動點評,可以是對內容的總結與概括,可以是對語言運用的綜合評價。各組組長記錄成員的表現,并交給課代表或者核心小組記錄、匯總、監督和持續跟蹤,形成成果分周、月、學期展示并進行階段性獎勵。獎勵的具體內容和形式可以和學生民主協商,或協同本班級班主任及其他老師共同進行。
從實踐來看,上述的做法確實取得了可喜的實效,一是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的改善,抄作業,抄答案的現象減少了很多,基于學生自身實際學習狀況的糾錯整理本的積累也給學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獲感和喜悅感。二畢竟我們教育的最終指向是學生。通過在小組中分割任務,分工學習,組織、傾聽、記錄、表達,使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主性、獨立性以及自覺性大大增強。三是試卷講評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堅持下來后主客觀題得分率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顯著提升;同時教師通過給學生創造最大化的學習機會,熟悉“宏觀調控”試卷評講工作的流程,把控課堂的能力越來越強,從師生的互動進步中也獲得了更多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魂交流的活動。”新的教育方式本質上仍然呼吁建立一種平等、對話、寬容、理解的師生關系,一種主體間和諧的對話體系。盡管不同班級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效果不盡相同,也仍有難題,但只有真正落實這種理念,才能一步步推動師生和中國教育實實在在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趙正永,季學臘.小組合作學習案例思考[J].教育論壇,2014,(3):19.
[2]張中西.小組合作學習中充分獨立自主學習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4(3).
[3]施百范.小題大做,提高習題講評課課堂效率[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