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悅
摘 要:進行實踐課教學改革,科學整合實踐課教學內容、分層次建設實訓基地、創新實踐課教學模式、構建以護生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全面提升高職護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關鍵詞:護理專業 職業能力 實踐教學體系
一、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科學整合實踐課教學內容
1.專業基礎課程實踐課教學內容整合。(1)形態和機能實踐課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形態學實踐課教學為機能學實踐課教學奠定基礎,形成形態和機能兩方面有機結合的系統性的綜合實驗教學體系。同時,專業基礎課程實踐課教學內容整合還要加強與專業核心課程及臨床護理工作的聯系。(2)增刪部分實踐課教學內容 專業基礎課程實踐課為專業核心課程及臨床護理工作服務,滿足后續課程及臨床需求的“必需、夠用”。同時注重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實踐課內容。
2.專業核心課程實踐課教學內容整合。(1)依照護理崗位設計專業核心課程實踐項目將專業課程實踐項目按照各科護士“工作過程→護理程序”序化學習情境,再通過“典型案例→工作過程仿真演練→真實情境體驗”實現實踐操作與護理工作相結合,引導學生完成向準護士角色的自然過渡,縮短學校與工作崗位的距離,全方位培養護生職業能力。(2)開設綜合仿真模擬實訓課程 仿真模擬實訓教學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根據病例提供的信息模擬臨床環境,并設計患者,病房、手術室、急救室等臨床設施,為護生創造接近真實的臨床操作情景,使護生明確職業能力要求,為將來更好適應護理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二、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分層次建設實訓基地
1.建設專業基礎課程的綜合實驗室建設“模型、標本→動物→人體”的實踐技能培養遞進模式,實現形態和機能的有機結合,建成以形態和機能為基礎的的綜合實驗室,使學生具備醫學基本操作能力。
2.建設專業技能訓練的護理實訓中心整合校內資源,規劃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成立包括基礎護理實訓中心、模擬病區、模擬手術室,多功能護理操作訓練室、婦兒實訓中心等功能區的護理實訓中心,滿足護理專業實訓需要。
3.建設完成綜合護理技能訓練的模擬病房立足臨床護理工作崗位,建設教學與臨床一體化校內模擬病房。實施“示教→練習→仿真模擬訓練、單項技能訓練→綜合模擬仿真訓練→臨床實習、模型人→模擬病人→病人”實踐技能培養模式,借助模擬病房的仿真職場環境,融入醫院設備、護理流程、護理管理等臨床護理元素,培養臨床護理工作需要的綜合技能。
4.建設臨床實習基地以校外臨床實習基地為平臺,學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經受社會實踐鍛煉,培養職業意識,養成良好職業紀律、職業習慣,為順利實現就業奠定基礎。
5.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改革實踐課教學模式,注重實踐技能培訓
(1)增加實踐課時數:專業基礎課程實踐課、專業核心課程實踐課、醫院和社區見習課及畢業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原則上要占總課時數一半以上。
(2)盡早接觸臨床:專業基礎課形態學教學著重提高學 生在活體、標本及模型上的辨認能力,引導學生從抽象的理論轉變到具體實物。讓學生通過觀看相關護理操作視頻,說出相關形態學結構和相關護理操作部位,從而盡早接觸臨床,實現了基礎課程與臨床護理工作的對接。
(3)模擬實訓教學:模擬實訓教學是醫學教學的趨勢,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建虛擬的教學環境來再現醫療真實情境的教學過程。它優化了課堂結構,營造了一種貼近實際工作的場景和氛圍,有效提高護生職業能力,實現由課堂到臨床的有效過渡。
(4)開放實訓室:成立實驗實訓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使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共享。實驗實訓中心實行全天開放式運作模式,學生可自選項目進行實訓,同時面向社會提供有償服務,實現了教學、科研、面向社會培訓服務的有機結合。
(5)加強崗前培訓:護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不是簡單的 技能操作與熟練,而是將“操作技能、護理理念、人文關懷、評判性思維”四位融于一體的綜合能力培養過程。提高護生職業能力的崗前培訓不僅強化技能操作,還要訓練溝通能力,同時融入“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
三、建立體現職業能力的實踐考核評價體系,制定考核標準
1.甄選考核內容:專業基礎實踐課考核內容注重動手操作性強且與后續課程及臨床護理工作需求密切相關的實訓點。專業核心課程實踐課考核內容注重應用能力和職業素養,并與護士資格考試有效銜接。
2.創新考核模式:專業基礎形態學實踐課考核通過標本模型辨認、活體觸摸、標本組合、看視頻(圖片)作答等形式,實現了基礎課程與臨床護理工作的對接。專業核心課程實踐課考核通過教學查房、專題討論、病例分析、技能考核、實習周記、病歷書寫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分階段、多層次的考評,并利用“標準化病人”進行多站考核。建立全面的考試觀,同時將職業道德、溝通能力融入技能考核之中,制定體現護生職業能力的考核標準。
3.注重考核主體:發揮學生在團隊學習中的自評與互評作用,把學生的評價結果匯入學業成績,改變以教師為主的單方評價,探索師生一起參與的多方評價,使考核結果更為合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確定職業院校開展護理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廳[2003]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http://www.moe.gov.cn/)
[2]孫建勛,劉笑夢,張彥芳.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護理專業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護理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