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琴
摘 要:泡泡語在小學統編教材課本中應用非常廣泛,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方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從泡泡語的有效運用出發,結合其分類,并加之以適當的例子,對泡泡語在小學低段統編教材中的有效運用做出了分析。
關鍵詞:泡泡語;有效運用;統編教材;小學低段
一、課題分析——泡泡語
為方便學生理解、增強課文童趣,小學課文中加入了泡泡語這一形式,即以小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形式所呈現出來的提示語。它常表現為簡短的對話,被師生親切地稱為“泡泡語”。
泡泡語不僅是課文的簡單點綴和形式的豐富,還是經過作者精心設計的一種表現形式。泡泡語在小學統編教材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和普遍,是課文中一種常見的表現形式,并且在小學生的學習和教育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泡泡語的分類及應用原則
“泡泡語”在小學統編教材課文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且有其獨特的作用與原則。有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出對文章問題的思考角度,有的引導學生去認真體會語句的深刻含義和精妙的用法,有的方便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的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有的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據此,可以把泡泡語分為以下幾類:增強趣味類、幫助解釋類、突出重點類、思維創新類、內容延伸類、方法提示類、品德培養類。出于不同的目的和作用,在統編教材的課文中,小學低段泡泡語得到了有效的運用和豐富的呈現。具體應用在小學教材中時,應遵循結合學生學習需求、結合知識特點以及結合教學目標的原則,以使其更好地發揮在課文中的作用。
三、統編教材小學低段泡泡語在課文中的有效運用
(一)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應用泡泡語
小學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由于其年齡特點和學習階段,常常表現為對學習呈現出不同的需求,因此,在泡泡語的應用中應根據學生不同需求,表現出不同目的,發揮不同的作用。小學生處于孩童時代,天性就喜歡新奇的有趣味的東西。因此,表現形式豐富、有趣味性的課文更容易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泡泡語的應用剛好符合這一要求,以其生動活潑的形式、形象靈動的內容為小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形式。另外,小學生由于其知識積累還不夠多,處于學習的萌芽階段,因此,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常常有難以理解的地方或者理解錯誤的地方。此時,泡泡語就在其中充當了一個朋友的角色,根據字和詞語的特點,結合“泡泡語”這一形式的使用,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字詞以及文章。
在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園地五的“口語交際”中,給出了以下三個泡泡語,來說明假設你想和小麗調換值日時間時應該怎樣去商量。此處提供了一個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情境和例子,引發對于“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應該如何去做,如何去商量”的思考。孩子往往更傾向于接觸、閱讀和學習有趣的新奇的東西,可能會不喜歡讀那些枯燥的文字和單調的文章,這時候,就需要結合他們天性愛玩、愛有趣事物的特點來編纂教材、教授知識。這里結合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情況和問題,并用圖片加泡泡語的形式使其更加生動鮮活,貼近生活,場景逼真,增加了課文的趣味性、可讀性,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并且能主動融入這一場景中去思考:應該如何去商量,如何去解決這一問題,在生活中又可以如何運用。在這里,增強趣味這一類的泡泡語以其豐富的形式和表達方法增加了口語交際這個環節的趣味性,而不至于使其顯得非常干澀和枯燥,以小學生樂于探討、樂于接受的方式讓他們被這個環節所吸引,激發他們的興趣,引導他們參與到課堂當中來。
(二)結合知識特點應用泡泡語
小學知識雖然相對比較簡單,但也各有其特點和側重點,這就要求在應用泡泡語時要結合具體知識的不同特點,包括詞語以及字的作用和特點。文章是由句子組成,句子是由詞語構成,因此,詞語的理解、特點及其運用對文章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而泡泡語的運用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在理解詞語含義,掌握詞語用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教材3課的“語文園地”中,突出重點這一類的泡泡語得到了有效運用和充分體現。這里以泡泡語的形式給出了“有時候”的意思和用法,結合具體的情景和例子,讓學生可以理解,“有時候”在這里是表示某一段時間。這種泡泡語更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引起孩子的注意,讓他們去想,這個小氣泡里說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出現在這個小氣泡里呢,從而在無形中突出強調了教師想要教授的知識,加深了孩子的記憶。
字是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中華漢字雖然多,但也并不是沒有其特點和規律可循,但由于小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和發現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幫助理解這一類的泡泡語發揮其作用,幫助學生更加簡單、容易和快捷地發現其中的規律和特點,理解知識的內涵,掌握知識的運用。
在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教材第17課“我的發現”中,用泡泡語的形式來提醒學生“晴,情,清,請”的讀音和“青”很接近,孩子平時在自己看這些字的時候可能由于疏忽大意或者其他原因而難以發現其中的規律,或者是因為這些字平常用的時候比較分散,不容易想到可以放到一起進行比較。這時候,就需要幫助理解這一類的泡泡語來提醒學生還可以用這種方法去記憶、去理解這一類的字。這些字雖然看似不同,但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即都有一個共同的部分“青”。泡泡語在這里的應用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記憶這些比較相近的字,這樣,學生就可以發現字之間的聯系,以有效的方法掌握其規律,發現其共同點,既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也幫助學生加深了理解。
(三)結合教學目標應用泡泡語
教師教學時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目的,包括在課堂上導入課文的延伸理解以及更重要的對學生的德育方面。這就要求應用泡泡語時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使其應用與教學目標相契合,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1.結合孩子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用泡泡語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可見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而語文教材中的“泡泡”提示語就是依據學生想象力豐富、善于奇思妙想等特點編排的,為創新意識的培養奠定基礎。
思維創新類的泡泡語在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教材第11課的“語文園地”中,以這個泡泡語來提醒孩子多從生活中去發現知識,從日常常見的小物品中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拓展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開闊了孩子的視野,豐富了孩子的想象力,為孩子們打開了想象力新世界的大門。正如新課標中所指出的那樣,通過泡泡語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2.結合課文的延伸和擴展應用泡泡語
在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之后,需要舉一反三,對文章內容和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延伸和拓展,而泡泡語常常以問題的形式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
在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教材第21課《雪孩子》這篇課文的最后應用了內容延伸這一類的泡泡語。在這里,泡泡語提出的問題會引領學生在讀完課文以后去思考:雪孩子在變成水汽、變成白云之后,小白兔會想什么,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引導學生站在小白兔的角度思考問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是對文章內容的升華和延伸。通過引導孩子去思考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故事,給了學生一個新的思考角度,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是在對文章內容理解之后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和拓展,使學生不光是一個會學習的人,更是會思考、能想象、敢創造的人,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3.結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過程應用泡泡語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泡泡語不僅能促進學生學習,更能幫助其掌握正確的方法。方法提示類的泡泡語的應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種方法,為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種形式,為知識的鞏固提供了一種思路。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不光教會學生學習,教授知識,更傳授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更要以正確的方法學習。小學低段泡泡語在這里的應用扮演的正是這樣一個朋友和教師的角色,為師、為長,亦為友。
在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教材第4課的“語文園地”中,小學生可能由于自身知識能力和經驗的限制,從而導致難以理解“狐”的意思和含義,但是在這里,這個泡泡語起到提示作用,告訴學生,當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詞語時,可以借助詞典之類的工具書來幫助自己理解字和詞語的意思,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種簡單可行、有效快捷的方法。同樣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在遇到生疏的字詞,寫錯、用錯、難以理解的字詞時可以記到積累卡上,通過對知識的加工整合以及積累,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認識更多的字詞,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可見,方法提示類的泡泡語在教授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4.結合學生的德育應用泡泡語
學校教育以育人為本,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德育也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內容,泡泡語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其重要作用。
在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教材第3課的“快樂讀書吧”這一部分,品德培養這一類的泡泡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里,它提醒學生應愛護書本,讀完課文時,撫平放好,保持課本的干凈整潔,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體現出對課本、對知識、對教育的尊重,體現出我國教育的理念不光是教授知識,更是教會做人。讓教育從細節抓起,從小處抓起,從娃娃抓起。
小泡泡,也有大智慧。總體來說,本文通過對統編教材中小學低段泡泡語的應用的介紹與分析,探討了泡泡語的具體含義、應用原則和具體應用效果。為師,教會學生學習;為學,教會學生知識;為友,陪伴學生成長。泡泡語為師為學亦為友,是小學教材編纂的一大亮點和特色。由此可見,它在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都發揮出重要作用,加強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巧妙結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會質疑、學會展示、學會感悟和發現。
參考文獻:
[1]徐希霞.巧妙挖掘文本資源,激活學生的思維[J].新課程(上),2015(5):41,43.
[2]郭華.從“教教材”到“教策略”:對小學語文教材中“泡泡語”的分析[J].山西教育(教學),2013(9):38-39.
[3]李娟娟,馮燕.巧用“泡泡語”挖掘大智慧:淺談“泡泡語”在教學中的妙用[J].課外語文,2015(2):41.
[4]黃英琳.解讀“泡泡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J].新教師,2013(6):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