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花
摘 要:小學義務教育學生培養要求提出,語文閱讀教學是讓學生獲取信息、了解世界、訓練思維從而擁有一定的文學審美水平。語文閱讀學習是基于良好的語文基礎上的,更進一步通過語文閱讀學習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是閱讀教學的起步階段,有效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教學能夠促進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質量的提升,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課本與教學模式緊密結合,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現階段閱讀教學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途徑,以期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增加學生語文閱讀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設計
一、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現狀
1.閱讀教學目標轉變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突出學生創新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從傳統的應試教育走出來,更加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訓練。語文閱讀是學生通過文字的組合來感知句子和段落的過程,從中將重要的文章意義提煉出來,形成自己的思想。
2.學生課堂參與度低
學生是教師課堂教學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與否與學生是否參與其中有很突出的關系,但是在實際走訪課堂教學中,筆者發現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較容易被某些事物吸引,也容易被另一種事物分散。學生在閱讀課堂與教師參與互動積極性較弱,學生對教師授課的興趣降低,導致學生不主動參與教師教學計劃。新課標要求重視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不僅應當參與,還應當成為課堂主體,由于學生興趣的降低,導致學生參與性不足。
二、小學語文閱讀課程設計有效性對策分析
1.完善教師課程設計教學步驟
完善教師課堂教學步驟能夠讓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有條理、有思路地進行授課,教師通過系統的課堂教學步驟,可以全面對學生參與互動教學的開展和完成進行掌握,增加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總體框架結構意識。完善教師閱讀教學步驟需要教師從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后評價幾方面入手。完善閱讀教學步驟需要教師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小學階段分為中低高三階段,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不同,例如“默讀”學習訓練,1~2年級要求學生學會默讀,3~4年級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默讀,不出聲,5~6年級要求學生速度默讀,每分鐘300字以上。教師應當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習要求,開展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爭吵》一文中的教學目標就要求學生能夠朗讀全文,借助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從一般教學目標擴展出細節目標,要求閱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認識其中的生字詞并且正確讀寫,這一般目標細化,可以得出要正確流利地閱讀文章,能夠讀寫其中生字詞這類細節目標,之后,教師在明確目標后,就可以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教師在教學計劃制定后就應當將內容填充其中,針對性進行教學,要“精”“廣”“基”,教師應當考慮到學生學情進行教學內容填充,例如《草原》一課,教師可以將草原圖片、視頻等加入教學內容,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閱讀課堂教學質量。
2.實施分階段模式課堂教學
分階段課堂教學是指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從被動閱讀變成主動閱讀,讓學生從“讀懂”變成“會讀”再到“樂讀”。低階段的“讀懂”是針對低年級學生,學生剛開始接觸閱讀,因此讓學生讀懂是重要的基礎環節,這一階段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細節學習,準確閱讀,對閱讀內容教師要耐心解讀。3~4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對生字詞的掌握也逐漸豐富,因此如何“會讀”十分重要,會讀要求教師進行閱讀引導,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一篇文章,通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其他同學交流。高年級階段要求學生“樂讀”,例如《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教師如何吸引學生興趣,樂于閱讀,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十分重要,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導入教學,講述一下家鄉的美,引發學生對自然的探索,讓學生尋求自然之美,將學習興趣提升,從而開始讓學生“樂讀”。通過分階段教學讓學生閱讀學習有針對性、計劃性,讓課堂教學條理性更強,閱讀教學安排更加適合不同年級學生。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教師有明確具體的教學步驟,從目標到內容都要考慮實際,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開展課程設計,區分不同階段教學目標的不同,和學生學習情況的區別,有階段有層次地開展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讓學生從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僅僅是參與者,更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逐漸成為課堂的引導者而不是主導者,筆者相信通過不斷的研究努力,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一定會不斷提升,學生閱讀學習效率逐漸增強。
參考文獻:
[1]章珊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