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暉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通過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興趣的重要時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一定不能掉以輕心,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這是小學數學教師最應該實現的教學任務。情境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對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yǎng)效果顯著。基于此,針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展開了以下探討。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習包括識數、讀數、寫數以及簡單的加減乘除,是為學生將來學習數學打基礎的。由于數學在一定程度上學起來比較枯燥、乏味,因此,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教師的首要之舉,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生能否實現高效學習的重要前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多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響。
一、情境教學的概念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出具有鮮明形象的投影圖片及影像,輔之以生動的語言解說,并借助音樂的藝術魅力,再現教材內容。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圖文并茂地為學生展示課堂內容,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的享受中學習,提升學習效率。
二、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在游戲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小學生大多數都對游戲比較感興趣,教師在課堂上開展適當的游戲活動,學生們就會熱情高漲。創(chuàng)設游戲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動手操作、動腦思考,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實踐證明,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游戲情境,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顯著成效。
例如,在講“認識10以內的數”時,我在課堂上安排了一場“搶凳子”的游戲:7名同學圍著6個凳子轉,其余同學唱歌,當歌聲停下來的時候,這7位同學就會爭先恐后地搶那6個凳子,最后反應比較慢的同學便搶不到凳子,然后再換成8個同學圍著7個凳子轉。通過這樣的游戲,學生就會建立起對數字的認識,知道“6比7少一個、8比7多一個”,以此類推,學生對10以內的數便有了直觀清晰的了解,既復習鞏固了前兩節(jié)的“數一數、比一比”,又引發(fā)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興趣,有利于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
2.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
小學生的年齡小,心智發(fā)展水平和認知能力還較低,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采用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與所學內容結合在一起,發(fā)揮數學服務于生活的作用,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該著重于學生興趣的激發(fā),讓學生在與其熟悉的生活中理解并運用數學,增強對數學的體驗,感受數學的魅力。因此,好的數學教學方法應善于將生活場景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將具體生活實際與抽象數學知識相結合,使課堂內容生動化、有趣化,更好地引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設情境法這一教學方法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注重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體驗,以此來推動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3.編排故事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故事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一般對童話故事都比較感興趣,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將童話故事引入課堂中來,依據教材內容設計情節(jié),甚至賦予每一個內容以情感,這樣便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探索數學知識的欲望。有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故事是學生的第一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點設計適合課堂教學的游戲情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會將所學內容編成一個個小故事,來引起學生對課堂的注意,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啟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以此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講蘇教版一年級上冊其中一節(jié)“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就利用故事情境來實現課堂教學:在一片濃郁的大森林里,里面住著很多可愛的小動物,他們每天無憂無慮,悠閑地生活著。有一天,小兔子過生日,她邀請了好幾個同伴到家里來。住在森林深處的小象很早就去了,隔著老遠就喊:“小兔子,小兔子,快開門,你看我給你帶了什么?”小兔子看見小象懷里抱了4罐蜂蜜。不一會,小熊抱著一捆采好的野花和15個蘋果也趕過來了。小猴子從他的果園摘了10個又大又甜的桃子遞給小兔子,小兔子說:“謝謝你,快進來坐吧!”后來小貓帶來一個美麗的花環(huán)給小兔子,最后一個到的是小豬,但是他什么也沒帶,而且還偷吃了4個蘋果。那請同學們算一下,小兔子一共收到多少水果?小兔子家里一共還剩多少個水果?學生們被這個形象的故事吸引住了,回答問題的熱情高漲了,紛紛拿起筆算了起來,15+10=25,25-4=21,學生很快算出結果是21。最后我又鼓勵學生展開想象,把后面的故事補充完整,猜測一下大家最后會怎么懲罰小豬,讓學生自由表達觀點和見解,這樣學生就會在一個自由、充滿樂趣的數學課堂快樂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心理與教材內容的結合,致力于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活潑、生動的數學課堂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能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參考文獻:
[1]汲夢楠.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5,1(2):194.
[2]李振明.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5,30(20):176-177.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