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文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小組合作學習是最成功的研究成果,它被應用到各學科、各學段。小學數學教學既要提高教學成績,又要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展示評價等,而這種小組合作學習則實現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與養成。多年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成績始終名列前茅,總結出三種類型的數學課堂形式來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將具體操作流程和大家交流。
關鍵詞:小學教學;小組合作;數學;提升質量
小學數學習題課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對公式應用、類型題的訓練等進一步的鞏固和加深,并通過思維的拓展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的授課類型,是學生思維形成和提升的重要環節。多年來,在小學數學習題課上,我堅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結合幾年來的實踐,將我的具體操作介紹出來,與同仁們交流學習。
我將小學數學課的基礎知識進行歸類總結,結合教學的需要整合資源,根據習題的內容、層次,將習題課分為三大類:第一類,課后作業習題課;第二類,針對性練習課;第三類,試卷講評課。
一、第一類:課后作業習題課
課后作業習題課是指學完新知識后,當天的課后作業,即對基礎知識的一步式鞏固練習。這類習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從知識點來看是最基礎性的,沒有過繁過難的題目,學生可以在家長的陪護下獨立完成此題。
在課堂上,這種習題課我采用“對等”式小組合作,即各組同號后四號的同學相互講解對習題的理解和解題過程,每組前兩號負責指導和糾錯,這樣使全體同學都能對基礎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領悟,同時也使學困生克服了膽怯心理,鍛煉了膽識,并通過獲得認同感而增強了自信心。
二、第二類:針對性練習課
針對性練習課是針對某一知識點或某一類型題進行深化和拓展。比如路程問題、溶液配比問題、分數應用題等,它是知識點的鏈接和重組,是進一步提升學生能力的過程。相對來講,是針對上中等學生進行訓練的習題形式。所以這類課不適合組內學生的全面自主探究和小組內直接討論。因此我采取“以一帶二”的形式。“以一帶二”包括兩方面,即習題選取的“以一帶二”和小組學習的“以一帶二”。
習題上是指老師精選一道習題進行講解、分析和指導。然后再選取相應的與之相匹配的兩三道習題,讓學生進行進一步的練習和鞏固。這時小組內的合作形式,也采取“以一帶二”的形式。即:由小組的1號和2號同學,分別帶領兩名學生相互闡述對問題的困惑和理解。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們學會了傾聽,也能爭先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在爭論中提高了對知識的理解,加深了印象,從而達到針對練習的目的。
三、第三類:試卷講評課
在平時的考試或者期中、期末考試結束后要對試卷進行評析或講解。傳統的試卷講評是教師唱主角,屬于教師的天地,教師一言堂,學生是聽眾,教師首先根據試卷的批改了解學生的答題情況后對試卷有針對性地講解。課堂上,教師一講到底,學生缺少參與,教師講解一套試卷,一節課時間往往不夠用,教師從第一題講到最后一題,一直不停地講,有時下課了還沒講完。而學生一貫被動,只是聽眾和抄寫者,被動地接受,根本沒有自己的思考與觀點與他人分享,當然效果可想而知。為了達到更好的聽課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具體操作是這樣的:
做法一:學生分組討論
我在講評試卷時,敢于放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和教師互換角色,而不是機械地、一味地聽教師的講解,這樣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講試卷中,我就采取了先給學生答案,然后學生自主探究,在小組合作中探究,最后學生講評。在討論中,學生可以通過交流、練習,發現自己的知識漏洞,進而取長補短。課堂上,教師要巡視并鼓勵和表揚學生,教師不要吝惜對學生的贊美,好學生是夸出來的。教師要適時進行巡視,在此過程中要找到學生運算技巧上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產生要努力取得更好成績的強烈欲望。
做法二:學生講解展示
學生的講解是對學生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因此,我在試卷講評課上,放手給學生創造機會,課堂上小組討論的結果,小組成員要起立講解或到黑板展示,將難度一般的題目由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生來解決,偏難一點的題目由優等生講解。這樣教師還能了解學生出錯的原因在哪里,其他的學生聽了可以糾正,這種做法有針對性,既能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形成比、趕、超的學習風氣,形成良好的學風。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既要提高教學成績,又要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提高思維能力、口語表達、展示評價等,而這種小組合作學習則實現了學生綜合素養的養成與提高。多年來,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今后我會繼續探索,更加努力,讓小組合作學習更見實效,在數學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