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玉
摘 要: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明確要求。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分析了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教學;自學能力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自學能力是當代社會中的一項基礎能力,對于促進終身發展、提高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小學數學教學也在面臨著深刻的變革。其中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是一項重要內容。《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將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數學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站在時代高度去認識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深入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在傳授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教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讓學生主動去打開數學殿堂,發現和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性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方式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在符號化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經驗相結合的過程中,學生不斷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構造知識,經歷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獲取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和能力。針對數學學習的特點,機械學習、死記硬背、反復而無意義的操練都不能算做真正的數學學習,只有學生主動實現自己的內化和吸收,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和發展智能,提高整體素質的連接與突破口。因此,自學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發展學生各種技能的前提條件,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只有掌握自學能力,才能在未來具備搏擊科技洪流的本領,真正適應社會競爭,只有掌握自學能力,才能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應對工作和學習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滿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自學能力的實施策略
(一)激發自學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培養小學生自學能力,要從小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樂學好學,主動發展自學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加減法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結合衛生大掃除時的活動情況來數一數、算一算、想一想,在具體的情景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大家帶著濃厚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去思考、去討論,表現出極大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指導自學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樂學、好學,還要讓學生善學、會學,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習的具體方法傳授給學生,實現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具體來說,首先就是要求教師在課上留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做一做,動腦想一想,要引導學生善于質疑,多問幾個為什么,不懂的地方認真思考,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新問題。其次,要告訴學生課上認真聽講,哪些地方不理解做好標記,哪些地方是重點難點要加強學習,課后要多復習,多思考,多看例題,對于有疑問的地方及時向教師請教。最后,教師要為學生合理地布置學習任務,通過適當練習來鞏固新知識,提高自身能力。例如,學習完新知識,讓學生練習課后題,檢驗學習效果。
(三)提供自學機會
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需要在自學實踐中實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機會,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主動性去探索和學習知識,小組合作學習是開展自主學習的一種有效形式,小學階段的很多數學內容都可以通過這種形式來完成。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先讓學生通過討論分析總結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然后得出相同邊長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由小組合作動手操作來驗證猜想,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四)培養自學習慣
良好的自學習慣是提高自學能力的前提,更是敲開知識大門的基礎。但是,自學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課上和課下時間督促和指導。首先, 在上課時間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去接觸新知識、理解新問題。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放手學生去實踐,通過自己的摸索來掌握知識。其次在課余時間,要通過預習和練習進行自主學習,在預習時,指導學生多問為什么,通過查找相關知識點來解決問題,通過課前自學、課后自學一步步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最后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將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善于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嘗試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不斷增強學生的探索欲望和自學能力。
總之,自學能力是通往知識殿堂的金鑰匙,針對數學這樣一門邏輯性和思維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尤其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顏立榮. 略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研究,2012(25):56-57.
[2]董芳.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J].考試周刊,2016(89):7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