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學軍
摘 要: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即不斷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但這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教育的發展需求,教師應當結合實際,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和培養的過程中實現從語用到語文素養的提升。就提高學生語用能力及語文素養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語用能力;語文素養;提升
今年暑假,在成武縣城聽了市教研室主任張君戰的一篇報道,關于“語用課型與語文素養”的問題,聽后,使我眼前一亮,豁然開朗,對我今后的教學及其對學生的教育都大有裨益。我覺得教育思想的轉變是關鍵,教育理論的改觀是立足點,核心素養的提升才是我們的戰斗方向。
語用,顧名思義,是對語言文字的運用。我們現在所學教材是語言的基因和載體,首先讀懂吃透課文,而后利用語言的特點以誦讀積累為前提,為學生打下語用的基礎。依據語用的能力,構建“語用型”課堂,包括遣詞用語、連詞成句、連句成段、布局謀篇、語法修辭、標點符號的使用、句法文法、文體知識等,依據課標研制以語用能力為核心的課程整體目標,強化服務意識,盡量減少內容理解唯一追求的“非語文”活動,盡量減少師生對話時間,增加生生對話的實踐活動,不能光說不練,提倡單元教學、群文教學,提高閱讀效能。我從教二十余年來,一直處在教育的前沿,歷經應試教育、啟發式教育、素質教育和當前的素養教育,在應試教育的主導下,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學什么,學生是被動學習的機器,老師是機器的看護工和操作員。啟發式教育完全可以開發學生智力,有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拓展,但有時學生確實啟而不發。素質教育時代,注重思想品德的培養和形成,在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注重個性發展、身體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品格的教育尤為重要。
和素質教育相比,素養的特性,尤其是它的可教、可學、可測的特點,在素質結構層次中得到科學的論證,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的成果發現,可進一步厘清素質教育的思路,在新的教育征程上尋求素質教育的新突破。經過持續的深入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研究上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六大素養具體指的是什么呢?
1.六大素養之人文底蘊
人文底蘊是核心素養的第一位,是促進一個人長久健康發展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對于學生來說,人文底蘊是他們在對人文知識技能進行學習、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所具備的情感態度以及所樹立的價值觀,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等。
2.六大素養之科學精神
提起科學精神,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當代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是一位具有偉大探索精神的科學家,他說過:“凡在事業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對于學生來說,科學精神是他們在對科學知識進行學習、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具體包括批判質疑、理性思維、勇于探究等。
3.六大素養之學會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驅使下,人們把學習看成一種樂事,善于思考、勤學好問,抓住頭腦里的一點點疑問,去“打破砂鍋問到底”。對于學生來說,學會學習指的是他們樂學善思、勤于反思,具有信息意識等,這些都是他們在形成學習意識、選擇學習方式方法、評估學習進程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4.六大素養之健康生活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向著朝陽,生機蓬勃,迎接藍天下的每一個挑戰。當代的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學會健康生活,即學會珍愛生命、健全人格和進行自我管理等,這些都是學生在對自我進行正確認識、對人生加以規劃等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綜合表現。
5.六大素養之責任擔當
做人就要做有擔當的人,敢于對自己負責,對同學負責,對人民負責,敢于擔當,要從小抓起,從小事做起,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于學生來說,責任擔當指的是他們在對社會、國家等關系進行處理的過程中逐步具備的諸如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等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等。
6.六大素養之實踐創新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當今時代,人要具備一定的想象力,要敢于實踐,勇于創新,這樣才能不落后,才能不被時代淘汰。對于學生來說,實踐創新指的是他們不管是在平時的生活活動中,還是在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的過程中所逐步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
總之,六大核心素養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社會、全人類、整個教育體制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蔣守兵.語用視角下的學生語文素養提升[J].亞太教育,2015(35):184.
[2]馬曉琳.強化語言訓練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5(3):77.
[3]施雅敏.著眼語用訓練,提升語文素養[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7(7):2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