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功
摘 要: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展示更多的知識,與此同時,由于該技術能夠從視覺和聽覺上刺激學生,所以教師利用該技術授課,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之學習效率得到提高。主要就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分析,以期能給各位讀者帶來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策略
近些年,隨著我國科技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漸漸在我國的小學教育中普及。現階段,很多教師都喜歡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因為相比較于傳統的教學手段,信息技術可以通過視頻、文字、圖片等形式,生動形象地將教師所要講的內容展現給學生,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對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能夠使教學內容變得形象化,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去創設一些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這樣做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的熱情,從而使其學習的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板書+口頭敘述”的方式開展教學,這種枯燥且單調的方式不僅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學習效率。要知道,小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板書+口頭敘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根本無法全面吸收教師所講述的知識。但是,信息技術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實現對圖片、文字、視頻等內容的控制,進而能創設出生動形象且極富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而這些情境往往能給學生的感官帶來極大的刺激,從而使其學習的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月球之謎》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大屏幕利用VR全景為學生展示月球的全貌,然后再利用視頻為學生播放BBC紀錄片《日月星宿——月球》的解說版(時長只有六分多鐘)。這樣一來,學生必然能對月球有一個相對全面的了解,基于此,教師再去進行課文講解,勢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互動教學
所謂互動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與自己進行互動或者與同學進行互動,并通過互動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向學生灌輸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因此,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氛圍往往十分沉悶。為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去優化課堂環境,并科學地去整合自己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能夠以更直觀的視角去學習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蜜蜂》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加入這樣一個視頻,視頻的名字叫《蜜蜂的秘密》,這是一個微紀錄片,時長只有兩分多鐘。在讓學生觀看這個視頻之前,教師不妨先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蜂巢由哪幾部分組成?加熱蜂的職能是什么?蜂巢中,熱量比較集中的區域是哪兒?結合課文內容,你們認為蜜蜂還有什么神秘之處?等學生看完視頻以后,教師要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就自己先前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最后由各小組的代表將答案匯報給教師聽。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學習和消化知識,這對教學效率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授課,不僅能極大地豐富自身的教學內容、增長學生的見識、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此外,教師還能利用該技術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通過使用信息技術,教師能閱覽大量的典籍、獲取海量的教學資源。這樣一來,教師便能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旁征博引,為學生講解大量的課外知識。這在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還能有效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他們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果園機器人》這篇課文時,教師不妨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普及一下機器人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現階段機器人的開發狀況,基于此,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機器人的未來發展方向,從而使他們的想象力得以充分調動,進而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總之,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作用,就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探索和整合新的教學資源,以此結合教材內容,在提升教學廣度的同時,還要重視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如此一來,課堂教學的質量勢必能得到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但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開發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這對學生將來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所以,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信息技術之于教育教學的作用,在積極利用該技術開展教學的同時,還要不斷探索能夠提高其利用率的方式。
參考文獻:
[1]吳群.信息技術,讓語文教學“看得見”: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可視化教學應用[J].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2017.
[2]蔡玲玲.“融慧”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J].課外語文,201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