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秀東
摘 要:在新時代教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小學老師需要做到與時俱進。為了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在學生學習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有必要引入小組合作學習。從現狀出發,對目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缺陷進行分析,進一步總結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最后提出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方法策略
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那么,找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向、要點,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真正幫助教師將小組合作學習落實到教學之中,便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就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數學科目有很多基礎知識點是晦澀難懂的,單純老師的講解并不能讓學生理解透徹,而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優勢顯著。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個體間可以共同成長,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同學互相之間的幫扶也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重新鞏固教學成果,使學習變得主動。
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教學策略
1.創造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
要想讓小組合作學習達到應有的效果,教師就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自由的課堂環境。如果學生在壓抑的氛圍中學習,興趣度會減弱,學習效果也得不到保證。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把課堂真正地交給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在這種氛圍下進行的小組合作也是融洽的,學生都會很積極地投入其中。
例如,在講解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自己探索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個結論,需要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老師可以提前給每個小組的同學都準備一個工具筐,將可能用到的工具一一放入,讓小組成員們集中討論如何合理搭配工具來測量三角形的內角和,有效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
2.實施優差生合作的小組劃分
教師合理的分組有利于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不能單純以學生成績的高低和平時的表現來劃分,這會導致不同小組的學習能力差距懸殊,基礎較差的學生更得不到指導。所以老師在劃分時不能單單從成績出發,而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整體素質、學習態度、思維方式,最好讓每個小組的競爭能力相當。
例如,在講解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定律》的時候,就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教師先為學生講解乘法運算的方法,再進行一個小測驗,根據學生的臨堂反應和接受程度,將運算能力較好的學生和運算能力稍弱的學生進行搭配分組,實現共同進步。
3.預留課下作業,強化小組協作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知識點需要與實踐相結合,所以在數學的課余時間,老師也要安排實踐作業,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分析其與知識的關系。而學生很難在課下憑一己之力單獨進行實踐活動,這就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在課上小組成員們集中對方案進行討論,然后課下進行實踐,這樣學生所學到的數學才是生動形象的。
例如,在講解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學看鐘表》的時候,老師可以聯系實際生活創設一個與鐘表有關的情境,可以讓學生看看教室里的鐘表,判斷已經上課幾分鐘了。這就需要學生能正確讀出鐘表顯示的時間,而這讓單個學生思考會有些困難,老師可以讓同學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每個學生說出自己所理解的時間及原因,例如,有的學生知道時鐘有三個指針,有的學生知道時鐘一共分為12個大格等,通過小組合作探索,最后得出答案。
4.教師應發揮有效的引導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老師進行課前的講解和引導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如果沒有老師的點睛之筆,小組內的討論就會缺少重點,很難做到有條不紊地進行,所以老師首先要對同學們要討論的問題進行大致的梳理。教師也要將不同維度層次的評價機制引入課堂合作教學中,適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激勵進步,也可采取一些獎勵機制,增強學習自信心。
例如,在進行《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一節內容教學過程中,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向學生梳理百分數的意義,使他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百分數和分數的區別與聯系。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引導和分析,避免類似問題下次再發生。這樣的引導教學,不僅可以保證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有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也可以使小組合作學習發揮有效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布置學生感興趣的合作學習任務
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開展,教師需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來布置合作學習任務。此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喜好有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掌握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薄弱環節,掌握學生比較喜歡的數學模塊,然后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小組合作學習任務,這樣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確保每一位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中更好地完成合作學習任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學習《圓的周長》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親身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其中在進行圓周率推導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讓學生感知圓的周長,嘗試用多種方法來對圓的周長進行測量,從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圓周率的意義。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要讓孩子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合作的能力雖然不是一朝一夕達成的,但只要教師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小組合作學習也就會日見成效。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