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輝
摘 要: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其年齡較小,心理還不成熟,在遇到挫折之后無法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和排解心理壓力,因此就需要老師積極引導到正確的方向。而小學體教學中體質相對較差的學生可能會達不到教師規定的標準,更容易產生挫敗感,使得培養學生的抗挫力就變成了教師亟須要解決的問題,解決了這一問題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不可限量的影響。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積極培養學生的抗挫力進行了討論,同時提出了一些培養學生抗挫力的方法。
關鍵詞:抗挫力;體育教學;小學階段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概況和遇到的問題
如今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自小就在家里嬌慣著,家長和長輩都依順著,面對成績比別人差,好勝心強受不了失敗,或者做錯事對于老師的教導心理承受能力差。另一方面,體育課上有許多運動要學生完成,跑步、仰臥起坐、跳繩等,然而在運動中產生身體不適或者不小心受傷之后會對體育運動失去興趣乃至產生排斥心理,逃避上體育課。例如,老師在課上要求繞操場跑圈,一些缺乏鍛煉的學生就會感覺尤為吃力,跑完之后會出現全身酸痛等癥狀;又例如跳山羊,有些女生或者膽子小的學生比較懼怕,怕會受傷怕會被同學嘲笑,所以導致不愿意嘗試。這些現象都會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抗拒心理,所以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變得尤為重要,這不僅加強了小學生的體育鍛煉,更培養了學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應對挫折的方法
1.加強學校對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
學校在對學生的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既要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也要培養教師教學能力。對于學生的培養,要在教育學生思想品德的同時教育學生不畏挫折、面對挫折,在校園宣傳欄里以卡通趣味的形式宣傳遇到挫折不要害怕,積極面對,并且以自信的態度面對和解決,潛移默化中給學生留下挫折并不可怕的思想。時刻關注并調查學生的心理狀態,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單一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樣才是對學生負責。對于教師的培養,要經常開會研究學生的狀況,給教師傳達學校的教學思想,讓教師之間多做經驗總結和交流,解決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問題。此外定期對教師組織培訓工作,提高學校教師整體的教學能力和素質,組織教師向更好級別的教師或教育方面的教授多多學習其獨特的理念和教學方式。
2.加強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師是學生直接學習的對象,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面對困難和挫折不放棄不逃避。我國如今的教學不是僅僅重視學生的成績,更重視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所以體育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研究新穎的課堂教學活動,消除學生對挫折的懼怕心理,例如組織集體活動跳大繩、丟沙包等,有挫折時大家共同面對而不是獨自面對,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心理有一個緩沖。這樣一來,漸漸地學生就不會再害怕面對挫折。教師還應該教會學生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迎難而上,越是想逃避越是沒辦法解決它。體育課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嘗試,也要告訴學生在其他同學失敗后不要嘲笑,因為每個人都可能失敗,自己不喜歡被嘲笑那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而是要互幫互助、互相鼓勵,給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
3.教育學生面對挫折的方法
首先要讓學生增強自信心,正確認識自我,知道自己是有能力解決挫折的,而不是在還沒遇到挫折時就已經被打敗。如果老師要求跑二百米,那么要相信自己不僅能跑二百米,還能跑四百米。其次要正確認識挫折。挫折并不可怕,他是鍛煉自己成長的機遇,是自己成長的標志,挫折并不是不可跨越的。給學生講一些以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難和挫折的例子,讓學生正視挫折。最后讓學生多實踐,組織一些有困難的活動讓學生共同努力學習,例如接力賽跑比賽,每人跑完規定的長度之后接力下一棒,帶著集體的榮譽激發學生的潛能,讓一些不自信的學生在集體活動中表現自我。在比賽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堅毅的精神,也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通過體育鍛煉,在強健身體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堅持不放棄的品質。
小學體育教學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鍛煉體能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心智。根據學生實際面對的挫折,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不畏挫折的習慣。培養不畏挫折、勇敢堅強的品質可以使學生受益終身,這是身為體育教師的驕傲。通過對目前小學生體育課堂所遇挫折的情況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幫助學生不斷地進步,為學生提供優秀的課堂教學質量,培養更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為今后類似的研究提供了借鑒,也為其他體育教師在遇到類似問題時提供了解決方法,以供教師們交流經驗。
參考文獻:
[1]王素珍.試論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J].今日科苑,2008(2).
[2]王宏利.體育教學中對弱勢群體的心理抗挫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