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護環境是新時代的主題,小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健康生活、實踐創新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需要關注小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美術學科是一門藝術學科,具有藝術熏陶和德育教育的作用,可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巧妙滲透與科學引導,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關鍵詞:小學美術;環保意識;培養策略
達爾文用一句話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只有服從大自然,才能戰勝大自然”。說明要尊重、服從和保護大自然。在現階段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經非常巨大,人類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需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提升全員環境保護意識,若繼續堅持惡意的肆虐和破壞,必將會導致人類發展受阻。這就需要加強對小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在美術學科教學中,可以借助美術的藝術性、感染性,巧妙滲透,做好對學生的環保意識教育。
一、 借助觀察欣賞,培養環保意識
美術也是一門藝術的欣賞課程,學習美術知識,是為了培養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可以借助觀察欣賞教學,引導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正確的價值觀。可以通過在美術課程教學時,欣賞環節中,滲透一些保護樹木、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內容,讓學生欣賞、感受和交流,并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實際,感悟環保的重要性,激活環保意識。
如進行《動物朋友》《我愛樹木》等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搜集、整理的壯麗山河的風景圖、視頻等播放出來,并搭配關于保護環境的歌曲,讓學生邊聽歌曲,邊欣賞美麗的風景。動物友好、活潑,樹的顏色各異、外形各具特色、勃勃生機確實很美,在學生欣賞完“有趣動物”和“茂密生機勃勃的樹木”之后,再讓學生感受祖國壯麗山河之美,瞬間轉換畫面風格,引導學生欣賞一些現實生活中并不美的景象和樹木。“很多珍稀動物瀕臨滅絕”,“很多土地因為植被的濫砍濫伐而沙漠化,人們的生活也逐步走進絕境”。一幕幕的畫面,激活了小學生愛護環保、保護動物的意識。通過觀察欣賞教學,順利引入美術學科教學,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 運用廢舊材料,引導動手實踐
“教學做合一”指出,需要在做中學,做中教,學習真正的知識。為發展小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能力,有必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實踐中,一言一行中都參與環保實踐。美術課堂上也是環保教育的重要場所,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廢舊材料,將生活中丟棄的廢舊紙張、塑料瓶、紙盒、罐子等物品,分門別類,整理好并清理干凈,通過巧妙地設計和優化利用,再運用到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通過鼓勵學生動手實踐,運用廢舊材料,有助于培養學生環保素養。
如進行《我也能造飛機》學習時,可以鼓勵學生將搜集的廢舊材料帶到課堂中來,展開創意思考、動手實踐的動手制作過程。需要搜集這些廢舊材料:廢舊紙張、易拉罐、廢舊木棍、飲料瓶蓋子等。基于這些廢舊材料的準備,在教師組織和引導下,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創意設計,繪制出設想的飛機示意圖,各部分架構、拼接方式、飛機運作方式等。基于創意設想和構圖,再運用廢舊材料展開動手實踐。在合作搭配、集思廣益下,一起完成飛機實物模型的制作。通過運用廢舊材料,讓學生認識到廢舊材料的作用,在動手實踐中培養了環保素養。
三、 一日生活教育,關注環保細節
環境保護不是一個口號,也不是只有高尚有地位的人才能進行的活動,而應該是我們每個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的每個細節都應該堅持的思想和理念。小學美術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學生耳濡目染,巧妙地引導和滲透環保意識。可以設計收納環節,關注學生生活中環保細節的落實,讓學生在日常的美術學習、生活實踐中,注重環保。
可以在美術創作完成后,設計收拾整理材料的環節。教師應該從細微處出發,培養學生良好的廢舊物品分類處理的習慣。提醒學生將工具、材料收好,將可再次利用的紙張、邊角材料、繪畫筆、顏料等放到自備的材料袋子中,以便于下次實施美術游戲或美術繪畫活動時,再次取用。或是組織學生收拾整理,創意構思,美化生活,將平時用的廢舊吸管、紙張、洗衣液瓶子等,設計成鉛筆盒、花盆、手工花束等,點亮我們平時的生活。或鼓勵學生在美術學習時,繪畫環保題材“足下留情”“保護我們的小草”“步行,還地球一片藍天”等。在一日生活中巧妙教育,關注學生的環保細節,讓學生在生活中、美術學習中培養環保素養。
總之,小學美術教學中,要基于培養學生健康生活、實踐創新核心素養的目標,在美術學科教學中,融入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通過組織學生學習環保知識,在美術學科教學中融入環保意識的教學,并鼓勵參與環保實踐,有助于提升學生環保意識與道德素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智偉.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環保意識[J].美術教育研究,2013(24):159.
[2]王梅珍.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J].教師,2017(10):81.
作者簡介:
杜海梅,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賢官禪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