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君 蘇桂蓮 卜鳳菊 武麗萍
【摘要】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我院本科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遵循“CDIO工程教育模式”。本文論述了以專業為導向,按照工程專業需求,教學圍繞專業展開,使得本課程與專業結合更加緊密;針對不同基礎、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分級教學,優化教學效果;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考試系統進行分階段考核,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關鍵詞】CDIO模式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 分級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220-01
21世紀初,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經過四年的探索研究,提出了現代大學工程教育理念,即CDIO工程教育模式:C(conceive構思)、D(design設計)、I(implement實施)、O(operate運作)。依據CDIO模式,針對我院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此次教學改革,建立適合我院發展、適合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適合教師易教、學生易學的改革方案和解決方法。
一、以專業為導向,按照工程專業需求對課程進行二次開發
筆者所在的院校為工程類院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我院所有本科專業學生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本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培養學生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教學過程圍繞專業展開,首先聽取各專業教研室主任的專業需求和對本課程的基本要求,然后分析出本課程在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定位,找出與其相關的后續課程。
按照CDIO模式和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教授C語言的老師進行了分組,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使得本課程的教學與專業結合更加緊密,使不同工程專業的學生能更好的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問題。比如“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開設了“單片機原理及其應用”課程,該課程就是采用C語言編程,針對該專業學生學好C語言課程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相對其他專業適當增加計算機軟、硬件知識和進制轉換等相關內容。
二、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分級教學
本課程是大一新生第一學期開設課程,學生從不同地方來,計算機基礎各不相同,有的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有的學生簡單了解計算機,有的學生從未接觸計算機,差別很大,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這些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生基礎不同,要求各異,筆者從實際出發,設置分級的教學目標。對基礎扎實的學生,編程能力要求高,能熟練掌握各種編程方法,并為他們準備各類習題,精講多練,督促學生盡量多的自主學習,能夠舉一反三的掌握多種計算機語言;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編程能力要求低些,能掌握簡單的編程方法即可,重點在于了解軟件開發的方法和規范,掌握程序設計的全過程。
本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實踐教學同樣采用分級教學,根據實驗內容的不同設置三種類型的實驗:基礎型實驗、提高型實驗和綜合型實驗。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重點掌握基礎型實驗和提高型實驗,邊學邊做,注重基本知識的掌握,通過實驗分解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基礎語法和算法;對于基礎扎實的學生要逐級過渡到綜合型實驗,將知識點前后串聯,加強實踐,側重系統設計及軟件開發能力的訓練。
三、以過程為基礎,分階段考核
本課程的考核分為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兩部分,理論考核以往通常采用筆試方式,實踐考核依據學生的實驗報告作為評判標準。實際實施過程中,這種考核方式無法真正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也無法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
為了解決這一個問題,實行在線考試系統進行分階段考核,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實踐的過程。依據教學的不同階段,建立練習題庫和測試題庫。題庫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基礎知識、算法分析、綜合知識。學生學習到相應階段,自主的練習,統一考試。最后根據各階段的考試成績形成最終的綜合成績。
基于CDIO模式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行之有效,以專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過程為基礎,使得教師教授的過程各有側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游刃有余,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對課程的熟悉,對計算機的了解。
參考文獻:
[1]劉衛民,雍麗英,王雪.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4(21):258-259.
[2]丁明.計算思維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制作,2014(6):139-140.
[3]郭芳.C語言教學中采用多層次差異化教學模式的探索[J].科教之窗,2017(11):168-170.
[4]謝茂濤.程序設計公共課程實驗考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福建電腦,2010(1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