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移動互聯應用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通過研究教學大綱,結合學生情況,基于學習的重難點制作學習手冊和微課,通過移動互聯平臺發布給學生學習;學生利用移動互聯設備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師生在線互動,集體輔導與個人輔導相結合;動態分組教學,團隊與個人的統一,實現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引導學生順利從普教向職教過渡。
關鍵詞:移動互聯;微課;分層教學;任務驅動;團隊精神
1 教學情況分析
1.1 教學任務分析
計算機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一年級的基礎課程,由于中職學校教學與普通中學教學的方式不同,學生都面臨著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調整。在教學中,除了講授專業技能知識之外,還要引導學生適應中職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同時,還承擔著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和職業技能鑒定的考試任務,尤其是計算機一級證書關系到學生能否參加全國高職高考,教學任務重。因此,根據計算機等級考試和職業技能鑒定的要求,依據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圍繞職業能力的形成,將有關學習內容整合在與職業崗位真實工作任務相貼近的綜合項目中,以任務驅動學生學習,為等級考試和職業資格考試打下良好基礎。
1.2 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程面向的是中職學校一年級的學生,學生還習慣于普通中學的教學方式,不適應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習。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強,自立、自主意識薄弱,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基礎知識較差,紀律性不高,學生之間的差異很大。在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得學生學有所得,讓所有學生都能考取全國計算機一級證書和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成為擺在所有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們嘗試在教學中引入移動互聯技術,開展個性化教學,推廣因材施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 分層教學、任務驅動教學與微課
2.1 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在教學實踐中,分層教學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2 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教學,可以使得教學活動中心由傳統教學中的“教師中心”轉為“學生中心”,把教學中心從教師轉到學生,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從做中學,從學中做”,讓學生盡快適應中職課程操作多的特點。
2.3 微課
“微課”是指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錄制微課,通過移動互聯平臺發布給學生。學生在課前,利用智能手機觀看微課,進行自主學習,提前預習;在課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復習,有效地鞏固知識。
3 中職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中運用移動互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分層教學與任務驅動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微課的應用讓學生能夠合理地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學習,鞏固了課堂教學效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中職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學習態度不一,取得的效果相差很大。對于學習好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有了更大的提高;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來說,學習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對于成績差的同學來說,學習成績反而有所下降。
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要加強學生的學習監督管理,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移動互聯平臺進行學習。我們要利用移動互聯技術,通過QQ、微信、微課掌上通、云課堂等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統計、追蹤,對學生進行分類別的監督和輔導,加強在線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能感覺到老師時刻都在關心著他們,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4 分層教學提高移動互聯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作用
4.1 移動互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移動互聯,就是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技術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體,是互聯網的技術、平臺、商業模式和應用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并實踐的活動的總稱。現在中職學生基本上人手一臺智能手機,給教學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例如,上課玩手機,無心聽講;在宿舍玩手機,不按時作息,影響了睡眠。我們把移動互聯技術引入教學活動中,教師把知識點進行處理,制作課程學習手冊,錄制微課,設置在線練習題等,把學習內容任務化、數字化,通過移動平臺發布;學生通過智能手機充分利用課外的碎片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同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手機的習慣,讓智能手機為教學服務,讓智能手機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
在教學實踐中,把移動互聯技術運用于教學中,使得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增強。在課前,學生提前對知識點進行學習,觀看了操作視頻,掌握了基本的知識,在班級群中進行討論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課中,教師就可以著重講解學生在課前學習時所碰到的問題,針對性很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集中,學習效果好;在課后,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移動互聯平臺學習老師發布的教學視頻和重難點。學生還可以在線討論和向老師請教,復習效果好。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以為所有的學生應該會有很大的進步。事實卻出乎意料,教學的分化更加明顯,成績好的學生,學習效果明顯,成績提高得很快;成績一般的同學,學習效果一般,成績有所提高;成績不好的同學,學習效果較差,成績反而下降。
通過研究發現,這些現象的產生是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翻轉課堂能否取得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教師把微課做得再好,把教學設計做得再完善,如果學生不配合,學生不愿意學習,就沒辦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2 動態分組教學
因為學生的差異很大,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實行分層教學。移動互聯,實現教學的數字化、移動化,從技術上支持分層教學。因為學生的基礎不一,對同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不一樣,教師把處理好的知識點通過移動互聯平臺發布給學生,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實現了分層教學,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實踐中,分層教學的效果很明顯,問題也是很突出的。在教學中,任課老師是無法時刻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因此總有一部分學生態度消極、無心向學,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怎么樣才能使得全部學生都認真學習?
通過研究發現,在教學中實施動態分組,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動態分組教學是我們對分層教學的一種嘗試。為了更好地監督和輔導學生,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動態分組,以學生自由組合和老師調整相結合,每六個同學為一個學習小組,每組由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在小組內分工明確,職責具體、詳細,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保證每個成員都參與到小組活動中。隨著學習活動的開展,組內的分工進行動態的調整,除了隨著學生個人的表現不同而進行調整外,還會設置輪換制度,強制對每一個職位進行輪換,讓所有的組員都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自己對小組的貢獻,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師通過移動平臺布置學習任務,任務和案例貫穿教學全過程,利用任務驅動學生學習。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基礎,在課余時間,通過移動互聯平臺學習、組內在線討論以及與任課老師在線互動等方式進行;在課堂中,則重視上機實操的學習,重視案例講解和演示,發揮學習小組的互助互學作用,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為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我們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學生的評價由自評、互評、組評和教師評組成。在組內通過組員自評、互評和組長評分等方式進行組內評價,發揮小組互助互學的作用,同時更好地督促每個成員,讓他們高效率地學習。合理的評價體系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認真學習。
經過教學實踐,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對學生合理的動態分組后,基于移動互聯的翻轉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易北辰.移動互聯網時代:生活、商業與思維的偉大變革[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4.
[2] 李軍.O2O移動互聯網營銷完全攻略[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3] 瓊恩·史慕特妮.在普通課堂教出尖子生的20個方法:分層教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
[4] 宋秋前.教育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5] 姚裕群.團隊建設與管理(第四版)[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5.
[6]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肖錦龍(1978—),男,廣東湛江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移動互聯在中職教育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