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
【關鍵詞】 情境教育;小學英語課堂;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9—0118—01
英語課堂上該如何設計恰如其分的情境呢?心理學家托蘭斯說:“我們要想創造,就需要提供一個友善和獎賞的環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榮發展?!笨梢?,好的情境設計能夠讓學生置身于一個美妙的學習氛圍,感受并享受到運用語言溝通的快樂,而且和諧的富有創造性的情境,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條件。然而反觀我們現在的英語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往往不盡人意,大致有以下幾種現象:(1)教師在設計情境時,僅僅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或者只是簡單地把教師主觀上認為比較好的情境讓學生去感受、會話,無視學生的體會,如此情境設計只會將學生強制性地納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去學習,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情境設計過于虛假,教師在情境設計時沒有從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去觀察、發現、攝取適當的場境,而是人為地編制了一些單一重復,令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的情境;(3)中下學生參與交際時心中有疑慮,好的學生覺得沒有挑戰性,大家越學越沒勁。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更好地貫徹教育部關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基本要求》的精神,培養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筆者認為借助情境教育的力量,通過情境創設良好英語教學氛圍,教師精心設計好問題, 把握時機,巧妙運用提問技巧,對課堂有效提問的實踐探索不失為一種教學策略和途徑。
一、創設生活情境巧設問題
生活成為英語課堂挖掘的學習源泉。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就是激發他們的興趣,教師的啟發式提問比較關鍵,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喜好,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情境,通過真實的情境再現,讓提出的問題更能貼近學生的心理,教師在情境中的啟發式語言要體現出互動性、科學性、有效性,提出的問題則要具有針對性、趣味性、生活性和啟發性。同時,在設計問題時要綜合考慮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性,問題的難易程度要與學生的認知差異相對應。例如,在教學“unit 6 Meet my family.”時,教師播放了一段全家老小打掃衛生的視頻片段,讓學生“Can you find me there?”,這是一段很常見的生活場景,但是正因為是教師一家人,學生充滿了好奇,定睛觀看,一下就找見了教師。但是學生的好奇心依然不減,視頻里的其他人是誰?紛紛問教師,Whos that boy?Whos that girl? Whos that old woman? Whos that man? ……在師生良好互動的氛圍中,學生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鍛煉了學生在生活中的英語應用能力。師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交流互動,營造出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師抓住問題時機,激發學生興趣,學生自然投入到情境當中,教學效果良好。
二、創設游戲情境趣味設問
情境創設的形式多種多樣,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玩游戲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教師利用游戲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設計趣味問題串聯其中,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主動積極、注意力更集中,并從中產生積極的思維效應,解決問題成為迫切的心理訴求,在解答過程中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提高了語言交際的自然化。如在教學Unit 4 A Lets learn. Lets chant中,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農場上常見的蔬菜名稱以及復數用法。Tomato, potato, carrot, green beans(西紅柿、土豆、胡蘿卜、青豆)等蔬菜在小學生日常飲食中最常見不過。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鼓舞學習的熱情,教師將準備好的四種蔬菜實物放在四個不同顏色的盒子里。教師并沒有一一拿出實物讓學生與英語對照進行簡單識記,而是采用猜一猜的趣味問答,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種揭開謎底的迫切感。情境教育讓學生從猜測、回答的過程中生成愉悅的情感體驗,完成了對舊知的復習,實現了對新知的了解,猜謎語式的提問變得更有趣、有效。
三、創設真實語境拓展提問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導入問題的引領進入教學,運用新知問題完成教學任務,而一堂課的結尾就是拓展階段,是學生通過新知教學獲得語言知識和技能后再將其轉化為語言運用的途徑,是對新知教學的檢驗和提升。教師在這一階段創設真實的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語境,通過教師提出拓展問題繼續升華新知。
總之,情境教育在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中的實踐探索,需要教師做有心人,結合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創設科學合理的情境,有效提問,學生入境入情,升華思想,提高英語運用能力,方是提高教學效果的良策。
(此論文是課題研究結題成果,課題立項號為:GS[2017]GHB0723)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