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素英
摘 要 語文作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小學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隨著課程改革進度的不斷推進,如何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變得愈發重要。在新的形勢下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針對小學生這一群體的特征進行興趣教學。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關鍵詞 小學語文;趣味教學;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153-01
在探討如何尋找高效的教學方法時,教師要始終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中心和主體。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群體的特征進行思考。小學生正處于快速成長的階段,對身邊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興趣,利用這一特征,教師可以通過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性和自主性,進而總結出高效可行的教學模式。
一、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教師在課前備課時,應當努力構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充分的沉浸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引用一些生活實例和故事,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聯想,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這一群體生性活潑好動,對于枯燥無味的課堂內容很難提起興趣,因此,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很有必要。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端午粽》這一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首先提出幾個與端午問題供學生們思考,使學生迅速的從松散的課間氛圍中脫離出來,進入到語文學習的狀態中。之后,對端午的由來進行重點描述,引導學生想象出使人屈原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的場景,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然后借助這一時機對文章寫作手法進行剖析,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理解到文章的寫作風格和寫作特點。教師還可以通過請學生分享自己所發現與本文類似的寫作風格和寫作特點來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并且讓學生更加投入的沉浸在端午粽的場景中,更加充分的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在學生完全的沉浸在課堂氛圍中后,引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獨特的藝術手法,將原本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穿插到課堂互動中去,使得學生在接受起來不感到突兀,在互動中自然的理解文章內涵,達到了高屋建瓴的效果。
二、借助新技術展現課堂內容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運用到實際教學中。語文課程中一些知識較為枯燥難懂,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往往難以掌握,教師要通過新的技術手段將這一內容傳達給學生。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解決這一教學難題提供了條件,僅僅通過語言無法繪聲繪色的描繪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音頻影片等方式展現出來。并且,新形勢下僅僅將課本內容傳達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針對課堂內容進行拓展延伸。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對合適的內容進行整理,以制作成PPT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另外,針對一些內容含義較為深刻的文章可以通過相關影片來加深學生的印象,豐富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課本中《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播放有關挖井人題材的短片進行情感鋪墊,在課前備課過程中,尋找相關圖片制作PPT,將課本內容直觀的表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直觀的體會到挖井過程中所面臨的艱辛和困難,感受到挖井的意義,進而對其產生崇高的敬仰之情。相比較簡單的說辭,視頻短片的表現能力更為強大,對學生理解方面的幫助也更為顯著,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使用這些多媒體素材的方式來對課堂內容進行立體的展現,使學生獲得沉浸般的學習體驗。
三、明確課堂主體,增強課堂互動
在教學方法的探索過程中,要明確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位置。因此在教學環節的設置過程中,應當認識到與學生互動的重要性。長期以來形成的教學模式中,只注重教師的教學嚴謹性,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所以需要在課堂上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才能真正了解在教師的教授過程中學生的理解程度,了解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加以解決,意識到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誤區并及時進行正確引導。另外,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提問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只有能獨立的對課堂內容進行思考并引發疑問才能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課堂的初始階段就設置相關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在進入正常的語文教學氛圍中后,教師要經常給學生留下發言的機會,針對每個重點問題都請學生發表自己的理解看法,并分析學生的看法與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有何差異,進而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在課程內容基本結束時,教師要給學生制造交流的機會,討論學生對本節課程的認識,以判斷是否達到了本節課程的要求,是否需要進行糾正和補充等。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究過程中,要始終圍繞學生這一教學主體展開,抓住這一群體的特征進行針對性的思考。利用新的教學工具等方法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對語文課堂產生興趣,然后在不斷的互動中實現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理念可以引導教師探索如何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袁菊華.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6(8):75.
[2]張金美,崔玉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化方法探討[J].新課程·上旬,2016(3):132.
[3]郭迎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的方法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5(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