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維
摘 要:參與發現式教學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中作為發現者,并在教師有針對性的引導下,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發現問題,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隊伍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在運用探討參與發現式教學時,教師應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實驗教學,以興趣為切入點,以指導學生的課堂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發現式教學;數學教學;教學情境;實驗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8-0079-01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并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問題的討論,使得學生無法凸顯自身的主體地位,且學習效率較低。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影響下,教師需要重視素質教育的培養。發現式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演示、實驗、觀察、推測、分析、歸納、解答等手段,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指引學生自主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取大量知識,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與認知能力,對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下面,就對參與發現式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運用進行論述。
一、創設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學生是參與發現式教學的重點,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中,才能達到思維提升的效果。因此,教師應善于采取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在創設情境中往往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參與性,創設具有問題的教學情境。問題對于學生的思維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能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但是,教師要注意在創設問題時應難度適中,以促進學生參與數學教學的積極性為準則,不能將問題設置得過于困難,更不能過于簡單而導致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例如,在教授學生“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時,教師可為學生出示問題: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之后為學生發放事先準備的等腰三角形小紙片,讓學生通過動手折紙的方法發現問題,最后得到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的答案。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會得到提升,同時學生學習的質量與效果也較明顯,對于知識的記憶與掌握也更深刻,能促使整個教學課堂活躍起來,對于提高教學的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二、開展實驗教學,促使學生發現知識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智慧的花是開放在手指尖上的。由此可知,實踐操作教學對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實驗教學的方法探究數學知識,在實驗中獲取大量的教學資料,增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探究欲望。另外,學生在實驗中能了解數學的本質,及時糾正對于數學的誤解,認識數學并不只是練習題的教學,也不是單純的寫寫算算。例如,在教授學生“勾股定理”時,教師可要求學生用剪紙的方法剪出四個全等直角三角形,然后提問學生:將這四個全等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能拼成一個正方形嗎?最多有幾種拼法?學生們通過自主思考問題、實踐操作和小組討論,最終根據不同的方法拼成正方形,并將自己的思路展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能夠對數學知識認識得更深刻,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從而更有效地提升認知能力。
三、興趣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參與發現式教學開展的前提。在參與發現式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以興趣為教學的切入點,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同時,教師在教學時需要重視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為學生設置開放性的數學題目,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更積極地探尋數學知識。例如,在教授學生“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采取多媒體教學方法,讓學生觀看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多媒體教學方法可以強化數學教學的開放性,實現教學信息的飽和度,使參與發現式教學得到更好的推進,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參與發現式教學方法作為創新的教學方式,側重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凸顯,更關注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性與主動性的調動。參與發現式教學與素質教育的理念相契合,通過情境創設與豐富教學方式的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熱情與興趣,實現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性的發揮,促使參與發現式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得到更好的推廣。
參考文獻:
[1]汪柏華.淺析數學教學中的發現式教學法[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4).
[2]趙清正.探索發現式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2007(03).
[3]李沐春.論發現式教學在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作用[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4).
[4]堵秀鳳,李曉紅,張水勝.利用探索發現式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J].高師理科學刊,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