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梅
摘要:數學知識是人類從生活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當孩子初學會說話時就開始接觸最為簡單的數學——“數數”。而到了小學階段,由于恰好是孩子進行數學學習的啟蒙和關鍵時期,教師一定要能擔起讓學生學好數學的重任,使學生能夠自信滿滿的去進行數學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實際生活
目前,由于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小學數學課本的形式早已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每一課學習的內容和習題幾乎都來自于現實生活,甚至教師還能用一個生動有趣的生活小故事來將數學知識點予以表達,故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間的界線開始變得模糊了起來。正因如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有了更為自由的發揮空間,單純的知識傳授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激發”、“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等逐漸成為了教學的主要目的。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
為了使小學數學教學不僅是教會學生課本教材上的有限知識,教師有必要為學生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更為輕松的從數學教學中獲取更多的知識,以便學生能夠順利將知識從課本延伸到實際生活之中。就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生性活潑好動,最能夠接受的學習方式就是“寓教于樂”,而教師則需要重點考慮“如何讓學生在玩的時候進行有效學習”。同時,有心理學方面的研究表明,只有當學習內容向小學生的生活經驗靠近之時,學生才能夠更為積極主動的去接受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把握好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以便能夠將學生的生活情境和生活中的真實事件融入到教學活動的設計之中,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身臨其境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能夠更為積極主動的去發現、探索和應用相應的數學知識,此時學生才會在熟悉的環境或事物中更好的去發掘更多的數學知識。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到教學中來,“同學們出去秋游,剛好路過一條河需要乘船通過,小船一次可以運載8人通過,小船擺渡了7次后,岸邊還有10個人等著要過去”。這樣一來,教材中原本極為枯燥乏味的計算問題就融入了生活的氣息,從而問題就變得生動、形象、自然了起來,學生就能夠更為積極主動的去對問題進行探究,從而將知識予以牢牢的掌握。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喚醒
在小學數學的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小學生年齡還小,不具備足夠的自制力,在學習中心理因素會對學習造成最為直接的影響”,以便能夠在教學中找準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使學科特點能夠和學生的自身特點相結合,促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的去進行學習。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一些機械化的教學程序予以削減,明確對教學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做出說明,再嘗試著將生活實例引入到教學之中,讓學生能夠清楚的知道“所學知識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令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生活中所蘊藏的數學,使學生開始覺得數學教學是一個富有樂趣的過程,從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被成功喚醒。
唯有這樣,學生才會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出更強的目的性,擁有更為端正的學習態度,明白教師說講的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進行有效且高效的數學學習所具有的社會意義,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所起到的巨大價值,最終學生才會在較長的時間里充滿動力的去積極面對小學數學教學。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會學生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后,可以讓學生回到家中去測量各種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然后計算出這些物品各自的面積;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測量自己每天使用的課桌桌面的面積;讓學生嘗試著計算一間長9米寬6米的教室有多大的面積,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來強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更為真實的體驗到數學知識是如何應用于實際生活的,以此來讓學生能夠發現數學探索過程中的樂趣所在,為學生日后能夠更為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
隨著小學數學教學的不斷推進,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予以重點考慮,以此為學習競賽開展主要參考,來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更為有效的激發。我們可以通過教學中的觀察發現,若小學生能處于較為激烈的競賽對抗條件之下,那么就會在強烈的好勝心和好奇心的共同驅使下去進行學習,從而獲得比正常條件下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這種心理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讓學生能夠對學習更感興趣,并且克服學習過程中的重重困難,最終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得以有效激發。
例如,小學數學在教學中可以引入多種比賽模式,如計算中看誰算得快且準確率高,解題過程中看誰解題迅速且解法多樣,等等。同時,這種比賽的規模也可以據實際需求來進行調整,可以是班級與班級之間比拼,可以是全班范圍內的“混戰”,可以是班級中男女生的對抗,可以是小組間的角力,這里的比賽安排沒有太多的注意事項,只要讓學生在比賽對抗中走向成功,令學生能夠在成功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以成功激發即可。
四、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自信的建立
為了讓小學數學得以持續、穩定、健康的進行,教師除了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得興趣盎然、令學生以極大的熱情來面對學習,還需要重點對學生學習自信的建立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表現得更為自然和發揮得更為穩定,從而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不斷突破的提升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遇到學生數學基礎差、學習態度不明確、學習方法不確定等情況,那么不需要對學生施以批評和責罵,也不需要對學生進行較為直接的學習輔導,而是要暗地里適當降低對這部分學生的要求和標準,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嘗試機會,讓這部分學生能夠在不斷的犯錯過程中去進行修正,令這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也是能夠學懂、學透、學好數學的,此時教師再施以必要的鼓勵、贊賞和表揚,學生的學習自信就會慢慢的樹立起來,從而學生將會在學習中順利完成自我的突破。
總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先從實際生活入手,輔以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情境進行創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繼續喚醒、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激發、對學生的學習自信進行監理,使得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能夠得以最大限度的激發,最終學生將會在數學教學中迎來成功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