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宗蘭
摘要:思維導圖又稱為心智圖,最初由英國“記憶力之父”東尼·博贊提出,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圖形技術,也是一種能夠將知識具體實施可視化的思維工具,同時還是一把發掘大腦潛力的萬用鑰匙。即依據和應用“大腦進行思考的語言是圖形和聯想”的原理,從一個中心點開始,每個詞或者圖像自身都可以成為一個子中心或者聯想,整個合起來以一種無窮無盡的分支鏈的形式從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歸于一個共同的中心。思維導圖以點帶面、形象思維、形成知識脈絡的特點能夠有效輔助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思維導圖;運用策略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通過圖像、色彩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形象化的顯性知識,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充分發散思維,參與課堂上組織的問題討論,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和思維聯系能力。此外,通過思維導圖來整理教學過程中所學的碎片化概念知識,構建知識架構,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和理解小學數學知識。
二、應用思維導圖輔助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一)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小學數學課堂備課
傳統的備課通常是以教案方式呈現的,涉及的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和教學重點難點關鍵等,教師根據教案內容將本節課所需教學的內容分解整理后記錄下來,其中甚至還包含了課堂上要說的每句話,要提的每個問題,和學生可能提出的每個問題和解答。這種單線式的備課方式導致了不論多么完整的教案都可能出現知識點的遺漏,并且教學過程的不可預期也可能導致所發生的環節不在教師的準備中。而使用思維導圖備課,不僅減少了教師寫教案的繁雜性,還能夠讓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更專注于鉆研教材了解教學知識,同時在梳理課程教學知識結構的過程中,能夠將每一個知識點與本節課的主題關聯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減少課堂教學上內容的缺失。
此外,在課堂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已經形成的知識結構運用思維導圖清晰直觀地呈現出來,關注各知識點的邏輯關系,突出重、難點,讓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整節課堂所學內容,更好地發現自己在知識掌握上的不足和缺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應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
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參與積極性較低,常常演化成教師在課堂上授課,課堂反饋比較差,也無法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而使用思維導圖上課,一方面以課程主題而切入點,讓學生從主題關鍵詞出發,發散思考創造出新想法;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小組討論。學生對新奇的思維導圖產生濃厚的興趣,給學生進行充分思考,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例如,在六年級上冊圓柱和圓錐的概念教學中,我們知道他們有很多相同點又有很多區別,那么怎樣幫助學生清晰理解呢?把兩個不同的概念也就是我們要比較的事物放在圖中間兩個框里即圖上的“圓柱”和“圓錐”,左右兩邊的圈是圓柱和圓錐各自不重合的特征,而最中間那列圈就是它們的共同點,如圖1所示。這樣一來,兩個概念以思維圖示展示,以信息加工處理后的直觀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們一看便了然,便知曉兩者的區別和聯系。這樣深入的作了對比,促進孩子的深度思考,理性地做出選擇,促進學習的意義。
(三)應用思維導圖突破小學數學課堂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在學習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過程中,會接觸到許多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和知識點,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和理解單個知識點,還要明確各個相關聯知識點的區別。如果教師一昧地將所有知識不加以區分說明地灌輸到學生的大腦中,就很容易造成學生在這些概念的理解和認知上造成混淆。因而,使用思維導圖將各個相近知識點以分支的形式聯系起來并加以區分,不僅以圖文的方式讓學生更好記憶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認知和思辨能力。例如,在進行“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涉及到關于點、線、面、角等多個概念,以及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圓等多種圖形。學生要在一節課中掌握多種圖形的辨別和多個概念的關系,是一件相對比較困難的事情。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入一個點的概念,再利用思維導圖根據點動成線、線動成面的理論引出線、面,在面的基礎上對圖形加以解釋,并關聯多種圖形加以區分,如: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區別在于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而長方形有長寬的概念;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區別在于長方形的角都是直角。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圖形的形成和區分每一種圖形,加強學生在概念上的理解,和對圖形認知與辨別的能力。
(四)應用思維導圖去整合小學數學的整理和復習的教學
整理和復習是數學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強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對所有所學知識之間關系的梳理,在整理和復習中提高對數學的整體性認知。而這個過程所需梳理的知識內容是極其龐大的,要在短時間內將日常小學數學課堂中所學到的碎片化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形成學生自我的知識體系,是非常困難的。而融入思維導圖教學后,學生已經對一節課程或一單元課程的知識體系有了相對完善的認知和系統的歸納。用思維導圖對整個單元角的認識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時,進行查缺補漏,將所學知識進行強化復習。
(五)利用思維導圖構建數學錯題集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求知欲望比較強,但是對于知識的歸納、總結和整理能力比較差,缺少對于學習的反思。教師要求學生整理數學錯題集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比較不自然,認為錯題集的建立就是簡單的把正確數學答案抄一遍,而后就交給教師進行檢查,有的學生甚至出現了反感以及不耐煩的情緒。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建立錯題集,教師需要轉變觀念和思路,讓學生明確整理錯題的原因。同時,可以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錯題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鞏固和復習。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不同的類型的題目進行整理和歸納,并且形成思維導圖,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整理和歸納能力,讓學生明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學生可以自主的構建數學知識,并且整合數學概念,通過加入對數學問題的探究,深入的理解相應知識,并且靈活的應用在學習中。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應用在數學課堂和教學過程中,能夠將知識點全面地、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的體系。并且在師生共同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充分思考,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思辨能力。同時,思維導圖能夠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結合生活實際,轉化為形象化的顯性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唐玉玲.小學數學復習課中借助思維導圖輔助教學的調查報告[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3)
[2]高艷.思維導圖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教育文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