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琴
摘要:在小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一直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倍受各方面的關注。發展核心素養是每一位學生都必須要具備的能力與品格,應當被積極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所以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其工作重點就是如何培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核心素養主要分為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直觀想象以及數據分析五個方面。但是在實際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由于部分學校存在教師自身專業素質能力較低、未能準確認知了解學生的特點、教師自身不具備教育核心素養、不注重考慮學生感受、未能在教育過程中貫徹人本觀念、無法將知識性教學和核心素養的培養有機結合等方面的問題,導致學生無法接受正確的核心素養教育,所以本文嘗試結合核心素養的特點,探討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活動
我國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規定中要求每一個學科都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構建系統化和全面化的核心素養培養模式與體系。所以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其任務的重心是落實素質教育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即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下面就結合核心素養的特點,探討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教育價值
1.核心素養充分體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總體目標與育人理念。
面向所有的小學生、促進所有的小學生發展、兼顧滿足每一位小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總體目標。從構建角度而言,當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已經實現以上目標,通過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應用,使得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已經由傳統的認知教學上升為素養教學,使得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夠盡可能得到滿足,更好的促進了小學生個性化的發育。同時也完美的詮釋了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為每一位小學生提供良好的數學教育權利和資源,能夠促進小學生在小學數學方面基于個性化實現不同程度與方向的發展。
2.促進教師主動提升自身的專業化能力。
為能夠在小學數學日常教學過程中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教育方針政策,學校需要積極為教師提供教學研討教學培訓機會,以促進教師開展再教育學習工作,達到顯著提升教師的專業化能力的目的。但因為我國的教育目標普遍都是從宏觀角度制定,相關的教育理念也較為抽象晦澀,所以部分教師無法準確的解讀這些新制定的教學理念,從而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向上存在偏差。而教學目標在學科中的具體體現結果就是核心素養,所以基于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能夠讓教師對于政策方針的解讀更加的準確,政策方針內容的落實更加的簡單輕松,促進教師主動提升自身的專業化能力。
3.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其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與習慣。
除向小學生傳授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之外,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還注重培養小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所必備的技能與品質,能夠培養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與習慣,使得其能夠在未來更好的學習生活與工作。除此之外小學生的應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可以憑借數學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達到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基于核心素養開展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的具體措施
1.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才是課堂的主體,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只有及時的轉變在課堂上的角色,由原來的課堂主體轉變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參與者,而學生則需要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角色轉變為積極探索知識的課堂主體。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引入和探索知識,并且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且在學生解決問題之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評價、總結與升華,最終幫助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習的知識。
例如在進行《平移與旋轉》相關知識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習的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應用多媒體技術動態展示圖形平移和旋轉的過程,讓學生不再局限于抽象思維理解,而是能夠通過動態的演示對平移和旋轉的基本特點大致了解,隨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己動手,在紙上裁剪出三角形或梯形,讓學生拿著所剪切出的圖形嘗試去旋轉和平移,從而對旋轉和平移深入的了解,如此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達到培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2.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
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是需要建立在科學和創新的教學模式基礎上的。由于數學本身較為抽象,所以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對于數學知識掌握的速度很大程度上由其自身的數學抽象能力所決定。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除進行相關知識的教學之外,在課堂的結尾還需要對整堂課進行概括總結,并且預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究知識和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應用合理的案例引入相關知識,通過案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中,隨后由學生自主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尋找到其共性所在,進而獲得結論性的規律,如此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與習慣,還可以間接提升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在進行分數相關教學的時候,筆者事先讓學生準備紙條、剪刀和餅干,并通過多媒體在課堂的投影儀上打出“誰知道什么是分數?你可以說出一個分數來嗎?”最后讓學生拿書所準備的紙條和剪刀,向學生提問“你可以把紙條平均分成多少份?并且每一份是這張紙條的幾分之幾?”通過讓學生動手分割紙條幫助學生對分數進行初步了解,隨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促進其認識和掌握新的知識。隨后向學生提問“請拿出一塊你們的餅干,并且平均分成兩份,你與同桌各一份,那么你和你同桌可以分到這個餅干的幾分之幾?”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隨后筆者給出正確的答案并語義解釋。然后再就兩塊、三塊等餅干進行提問,最終幫助學生得出無論有多少塊餅干,只要是兩個人在分,每人所得到的餅干數量都是總數的1/2。最后筆者就該堂課進行總結“分數表示的是部分與整體相互依存的數量關系”,憑借這種以案例引進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接受新知識的效率,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3.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邏輯推理能力是學習數學的根本。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提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中的邏輯推理能力,教師需要創造更多的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機會。可以采取與學生一同探索知識和講解題目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類比、演繹以及歸納的推理方式。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大部分的推理過程交由學生自己去做,為學生設置更多探究、發現與展示的機會,從而達到提升小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小學生如何計算正方形的面積時候,先讓小學生對比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區別,在得出正方形的長與寬相同后,然后引導其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X寬”來演繹推理出“正方形的面積=邊長X邊長”,從而讓學生掌握演繹推理能力,能夠在綜合舊的知識后可以合理的判斷和推理新的知識,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習奇數和偶數的時候,筆者讓學生通過“1與2互為質數、1與3互為質數、1與4互為質數”最終得出1與任何一個自然數都互為質數的結論,以此來幫助小學生掌握歸納推理的能力;在教授小學生小數乘法的時候,筆者先為小學生回顧之前所學過的“商不變的性質、分數基本性質以及乘數的基本性質”等內容,在對所學過的上述知識進行類比之后,獲得小數乘法的基本性質,以此來幫助小學生掌握類比推理的能力。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演繹、歸納和類比推理能力的培養,進而培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
4.合理安排習題練習教學。
運算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之一,而提升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強習題訓練。教師在完成知識型教學之后需要適當增加習題訓練,通過教學和練習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數學的學習需要持續不斷,所以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需要合理安排學生的課余時間,通過采取布置家庭作業等方式幫助學生自我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避免其因為運算能力不足而影響數學學習的效果。但教師在選擇習題的時候應當盡量注重運算技巧方面的練習,適當降低重復運算,幫助學生掌握運算方法。
5.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加強培養小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數學相關的算法與概念,其最終目的是能夠讓小學生憑借自己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有效的解決在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所以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幫助小學生掌握數學計算能力之外,還需要培養其數據分析能力,使得其能夠從所遇到的實例中準確地提取出其中的關鍵信息,并且從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中找到相關知識與之對應,從而解決該實例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準確感知信息、建立問題表象以及抓住問題關鍵的能力,在小學生掌握上述的分析數據的基本技能之后,其就能夠憑借所學習的數學基本知識,很好的應對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
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的三位數與多位數乘法教學的時候,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兩位數乘以多位數的算法,同時教師需要就兩位數乘以多位數的算法技巧進行演示與強調,在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乘以多位數的計算方式之后,教師可以選擇任意的兩位數乘以多位數的題目,在其中的兩位數前面加一個數字,使其變成三位數,然后要求學生按照兩位數乘以多位數中所總結的規律嘗試計算,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此外還可以引入實際性的問題,讓學生將邊長為2厘米的正方形放到長寬分別為6厘米和5厘米的長方形中,求最多能放多少個?這個問題表面上來看較為簡單,但實際上對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要求較高,學生只有能夠充分借助生活經驗進行分析,才能夠考慮到5厘米長的寬邊最多只能放兩排正方形。所以學生需要能夠主動應用學習經驗和實際經驗準確識別出問題的關鍵之處,并且對數據進行分析,以此來提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中的數據分析能力。
6.培養學生形成數學建模的能力與意識。
數學建模實質上是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數學建模能力也就是將所遇到的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轉變為數學問題的能力,數學建模能力與數學分析能力是相互促進和互相依存的。則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針對所遇到的問題,采取列方程式或畫線段圖的方式,充分應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達到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中的數學建模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相向和同向運動相關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將題目中的內容通過線段圖來表達。例如對于同向問題的解答,可以以線段圖的總長作為路程的總長度,在一側根據同向而行的甲乙兩物體的速度將其在線段圖上表示出來,則甲乙兩線段圖長度之差,就是其相對速度;對于相向而行問題的解答,以線段圖的總長作為路程的總長度,將甲乙雙方在線段圖的兩側表示出來,則甲乙雙方線段圖的總和就是其相對速度,通過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同時使得其能夠通過構建模型把遇到的實際問題轉變為數學語言,在憑借自己已經掌握的相關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培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中的數學建模能力。
三、總結
培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本身就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其需要占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合理安排習題練習教學、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加強培養小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形成數學建模的能力與意識,從而達到提升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促進小學生可以健康和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星云.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4).
[2]曹培英.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7(02).
[3]洪亮.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中的滲透路徑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7(06).
[4]鄭小林.論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