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要:本文闡明了專業實踐是中職生重要的學習路徑,具體闡述了結合專業,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參加社會實踐,發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社會實踐崗位,并針對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
關鍵詞:專業實踐;中職生;職業生涯教育
學生的專業社會實踐是一個重要的學習路徑,在進行社會實踐之前應當對社會實踐的重要性有著清楚的認識。職業生涯教育貫徹于中職生整個學習期間,社會實踐不僅檢驗學生的專業技能,還對學生在之前的職業生涯教育中已經初步形成的職業觀和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一次全面的檢驗。
一、結合專業,引導學生形成對職業的理解,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參加社會實踐
中職學生要明確認識到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在校期間所有的學習就是為了就業。為了檢測學習成果、打通學校與職場的通道,社會實踐是必不可少的學習步驟。中職生需要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注重專業技能的實際應用,在心理上更要做好參加社會實踐的準備。
社會實踐崗位的選擇既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對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有幫助,又要符合中職學生工作能力。學生所學專業、擅長的專業技能各有不同,學生的職業理想、心理素質、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各有差別,需要老師結合學生的職業理想、心理預期對他們進行專業上的指導,選擇合適的崗位。從課堂內外兩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模擬不同專業學生畢業后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工作場景,將教學內容分解為具體的操作任務書,對學生提出任務要求。使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將教學內容融入不同的工作實例。在課堂之外對學生進行摸底,了解學生的特長和職業理想,具體分析不同學生的情況,對其中有條件、有能力進行社會實踐的學生,制定針對性的學習計劃,鼓勵自主學習,鼓勵他們走出校門參與社會實踐。
二、結合專業,探索發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類型、方式,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社會實踐方式、崗位
中職教育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培養“社會人”,在學生進入職場前,可以利用在校期間提高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與技能,針對學生完全學習的課程尋找合適的崗位進行社會實踐。在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上除了學校統一安排的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外,可以選擇短期工、暑假工等不同的社會實踐方式。鼓勵學生針對自己的興趣自主尋找合適的社會實踐機會。
1.實習體驗——組織生產實訓與頂崗實習。
為滿足學生參與生產實訓要求,學校成立了蚌埠職教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閑置教學設備向社會承攬訂單,讓學生在學校就能直接參與生產。
學校每年還組織在校最后一年的學生到企業、工廠頂崗實習,直接參與生產過程,完成具體的生產任務,對職業生活進一步獲得感性認識。
2.社會體驗——進行參觀見習和就業調查。
定期組織我校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學習,增強學生的社會體驗,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中職生積極參與社會調查,了解社會行業、就業發展動態所得。針對企業和用人單位需求導向,結合學生不同的專業實際以及相對應的職業群的要求,結合自身努力提高綜合素質,以適應未來工作崗位和自身發展的需要。
3.創業體驗——鼓勵自主創業走出新路。
現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已經成為國家戰略,自主創業能極大地提高中職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自主創業對學生能力要求很高,中職生雖然社會閱歷較淺,能力有所欠缺,但參與創業的熱情很高充滿闖勁,在我校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我校12級計算機應用專業一位同學對淘寶開店十分感興趣,在班主任老師的支持指導下自學了淘寶網店運營的知識,利用課余時間運營成功了一家網店,獲得了穩定的收入。
4.訂單培養——開展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
中職學校積極拓寬就業思路--校企合作,為合作企業定向培養定制人才,注重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期間進入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實踐,把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學生在校期間做到了企業定制的要求,在企業生產車間實訓、實習切合合作企業所需,既讓學生接觸到職業生涯,又與市場接軌,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全新理念,為中職生在校期間確立了初次就業的職業生涯規劃。
三、結合專業,針對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
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脫離學校的學習環境,進入職場工作,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心理素質、適應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驗,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學生尚未經歷社會磨煉,社會閱歷有限,可能對社會實踐選擇不恰當,更有被不良企業欺騙上當的可能。所以老師需要與家長溝通,鑒別社會實踐的崗位對學生提升的幫助。
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老師需要與學生隨時保持聯系,關心學生的工作狀態。針對學生遇到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到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問題各種各樣,需要對這些問題及時進行總結分析,對共性問題提出統一的解決方案,對個性問題針對學生個性具體分析,幫助學生解決。在這個過程中結合職業生涯教育,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從職業生涯教育的角度進行分析,針對學生專業特點、從事工作的特點,分析遇到的問題是專業知識儲備不足還是對崗位適應不夠,鼓勵學生積極面對遇到的問題,指導學生進行調整自身心理狀態、提升專業技能水平,解決遇到的問題。
四、結合專業,幫助學生在社會實踐結束時形成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為未來職業的健康發展指明方向。
在學生社會實踐過程中解決他們幫助遇到的困難,使學生適應工作崗位,進入工作狀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職業生活的特點和掌握適應工作崗位、適應職場生活的能力,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有清晰的認識,形成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參考文獻:
[1]杜愛玲.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參考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呂佳梅.中等職業學校職業生涯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中等職業教育,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