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勇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發展變革,教育教學中要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為我國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從而提升小學教學效率,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思考與實踐
數學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識之一,所以小學數學教學對于小學生的發展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提出,教育教學中要求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保證小學生能掌握數學知識,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成績,為小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數學基礎,從而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進步。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呢?下文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的發展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其主要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加強學生積極進取意識,提升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為學生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提供充足動力。所以核心素養指的就是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合理的掌握,并通過數學知識掌握生活技巧,能夠與其他人進行合理的溝通交流,巧妙地解決各種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進步。
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1.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讓小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步伐,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例如,教師在對有余數的除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設計相關的計算題,從而讓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自主探究解答,比如學生在對25÷3=?進行計算時,由于學生已經掌握除法的相關知識,所以自然就知道25是不能整除3的,那么學生就會想到24可以整除3,所以這一習題的余數為1,讓學生在自主思考過程中解答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1]。
2.促進學生思維拓展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學生在進行數學問題解答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計算能力、分析能力、解答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例如,教師在對梯形的面積進行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方式,從而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分析怎樣才能將梯形進行拆分組合再進行面積計算,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三、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創建具體的生活情境
創建具體的生活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在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創建現實生活中鋪設地磚的情境,假設在學生的臥室鋪設地磚,其臥室為長為5米,寬為3米的長方形,若是想要鋪設邊長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那么一共需要多少塊地磚?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對這一知識點進行思考探究,從而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能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增加學生的生活技巧,加強學生的核心素養[2]。
2.合理把握教材內容
數學思維的養成有利于學生順利解決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教育之前,要準確把握數學教材的內容,從而挖掘數學教材中滲透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例如,學生在對混合運算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對混合運算的規律進行研究,進而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能夠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對學生進行混合運算知識的剖析,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師在講解75+50÷5x4=?時,就需要教育學生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從而保證學生能夠針對數學習題進行合理運算;而在計算5x(3+9)=?時,就需要教育學生先算括號里的,后算括號外的,并為學生布置相應的數學習題,以鞏固學生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
3.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數學知識,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促進小學生團隊意識的提升,從而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在對統計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設計相應的讀書類型統計表,進而讓學生分小組分別對不同年級學生喜歡的圖書類型進行統計,并對相應數據進行分析整理,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加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從而有利于提升數學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淑玲.小學數學教育中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83,85.
[2]徐國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 2016(0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