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娟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預習導學案的認知可以有效的實現對于整體上課效率方面的提升,在常規的對于預習導學案方面的認知中,主要是在平時預習的過程中,通過教師對于相關文本方面的梳理,進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對于書本中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是預習,但是主要的預習方案的計劃和落實,是立足于學生在前期工作中對于書本知識體系方面的認知的了解基礎上,從而展開的教學行為,所以對于實際的課堂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實現對于知識的細化,也可以更高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此基礎上,本文從實際落實預習導學案的相關情況中提出幾點策略以期更好的促進教學目的更好的實現。
[關鍵詞]小學語文;導學案; 預習
預習導學案是教師根據這一篇課文的單元目標與單元學習園地的目標,在結合這一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等,形成一份書面的,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導學性較強的學習方案。預習導學案能幫助學生在課前梳理文章的內容,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引領學生結合課外閱讀進行思考和學習。在課堂上,教師結合這份導學案稍作點撥,學生就能充分地發散思維,主動質疑,積極思考,課堂生成更多的精彩。
一、小學語文預習導學案的構成
1.學習目標
在學習中,對于目標的確定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為合理的學習目標的確定可以更好的規范化學生后期的學習進度方面的落實。同時,對于目標方面的實際要求中,主要體現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達到并且可以最后實現的一個整體概括。因而需要對于其中的目標細節進行細致的把握,首先,學習目標要體現出比較強的針對性,在這個問題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進度,最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針對性的提升工作,并且實現目標的合理。其次,要保證目標的適當性,針對任務方面的選擇中,教師需要對于學生的問題方面做好評估,進而更好的提出適當的學習預案。最后,需要對于相關的目標體系內進行一定的明確,在具體的要求中,做好相關的細分工作,保證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并且實現目標。
2.自學設計
學生自學是一種可以有效促進學習效率的行為,因此在實際的設計環節中,學生需要針對書本知識的覆蓋范圍中進一步的結合一定的課外生活進行延伸,實現對于設計自學的完成的同時,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情況下來完成學習的目標,并且可以結合以下方法:
(1)質疑提問。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于不懂的問題詢問,從而進一步完善教學環節。
(2)整體感知。教師需要在教案等方面的完善中結合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初步影響進行一定的梳理,并且加以補充課文的主要思想路線,豐富教案內容。
(3)自讀自悟。教學不是一種刻板的手段,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更多的引導學生對于書本方面進行自我的認知和了解,實現對于課文知識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更好的和后期教學相互融合加深學習印象。
(4)拓展延伸。在課堂教學之后,教師應該主要教育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掌握不應該過于局限,應該主動選取合適的課外讀目,幫助學生擴充對于知識方面的認知。
二、小學語文預習導學案的運用
一份完整有效,整合課內外資源,體現自主合作學習,巧妙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的“課前預習導學案”設計完成了,接下來,就是如何讓學生有效地運用“課前預習導學案”進行課前預習。關于導學案的運用,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問題,體現自主性、探究性、人文性,與課外閱讀緊密結合
根據文章的教學目標,我們設計“課前預習導學案”的問題時要把握文章的主旨,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運用方法,解決問題,質疑問難,自由表達。我們深知,教語文,三分課內,七分課外。語文老師必須更新觀念,把大閱讀的理念放到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朗讀感悟的同時,想到身邊的人和事,想到先前讀過的某本書,想到文章的內容與這本書的哪些人,哪些事有什么關聯,想到了某個名人的名言,想到了某一首熟悉的歌曲,想到了……讓學生從課內讀到課外,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學生結合生活的實際,讓學生感受閱讀帶來的無窮無盡的知識與樂趣,讓學生在這個輕松愉悅的自主創新的課堂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發展……學生發散思維,結合課外閱讀,以一篇引多篇想開去,想到的內容與文章的內容產生了共鳴。導學案中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整份導學案的重點,靈魂所在。
2.課前學生運用導學案進行預習
在上這節課前一兩天,老師會把一份完整的“課前預習導學案”發給學生人手一份。學生就要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用這份導學案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導學案中有一個問題的設計是:我會提問題。學生在導學案中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在上課前在小組里面提出進行討論,共同完成導學案。學生完成導學案,離不開對課文內容的研讀,離不開自己課外閱讀的積累。
3.課堂上師生共同運用“課前預習導學案”進行學習
在上課時,師生共同運用“課前預習導學案”,在課堂上展開深入的研討和學習。由于“課前預習導學案”里有許多學生個性的想法,課堂上會有許多精彩的生成,教師在課堂上“順勢而教、以學定教”,順理成章地進行以生為本的閱讀教學。運用“課前預習導學案”進行教學的課堂,充分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用心聆聽學生的發言,一次又一次地搭建平臺讓學生大膽表現自我,展現自己的個人或小組學習成果,暢談學習收獲,完全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4.課后進行總結與反思
運用“課前預習導學案”上完課后,學生可以在導學案的“學后記”一個環節中寫寫自己本節課學習的感悟和收獲,也可以提出遇到了什么困難等。教師在看完學生的“學后記”,要根據本節課運用導學案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寫寫教學后記,以便下次教研活動提出來交流。長期以往,不斷地積累經驗,把存在問題提煉出來,成為以后設計“課前預習導學案”的注意事項。
預習導學案在實際的運用環節過程中,不是簡單的對于預習行為進行一定的指導,同時這種方案的實現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是雙向的。通過預習導學案的設計和實現,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的發散思維的培養,并且有助于教師在教案方面以及教學過程中的進一步的完善,從而幫助教學過程中更好的落實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