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玲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廣與普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已經亟需改進和優化,教師需要更加注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逐漸開始重視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這在學生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核心素養時代”已經到來,初中歷史教學不能再重復老路,一味的灌輸知識,卻忽視對學生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教師要開展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發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措施
在教育中也需要逐漸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初中歷史學科對學生素質、價值觀的形成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需要加強重視。如何能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充分發揮歷史課堂的人文教育作用,成為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教育目標。歷史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正確而全面地了解國家的發展歷史,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認清世界發展的局勢,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必須予以重視。
一、改進和優化歷史教學方式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首先需要深入的研究學歷理論,并站在培養學生素養的角度上綜合分析初中歷史教學策略和行為。因此教師除了需要具備基本的歷史專業素養,還需要了解跨學科知識。在梳理歷史事件的發展線索和基本脈絡過程中,可以從不同的標準或依據來劃分,如人類文明進步更迭、歷史問題性質影響、歷史進程發展特征及階段、歷史事件發展過程、歷史人物活動規律、歷史事件發生地點、歷史基本要素等。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注重學生自身的體驗與思考,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反復論證和細致思考來感受歷史的魅力。比如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這一章節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成果,并播放現代文學、美術、音樂、電影中的典型代表作品,教師可以播放卓別林的電影,學生通過觀看電影,不僅僅能夠了解到當時的科學技術發展程度,同時也能夠從影片當中感受當時社會的價值觀,領悟當時的歷史魅力。
二、加強對學生歷史學習質量的檢測
在教育改革中,人們逐漸開始重視學生的學習質量,這也就表示教師在實際教學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質量的檢測,這對全面提高我國教育質量水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進一步落實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促進其深入發展。由于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對這一方面有所忽視,因此教師需要提高對學生學習質量檢測的重視,將學生評價作為學習質量檢測的關鍵環節,并在評價、教學、目標一致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研究構建以紙筆測試題、作業設計等為一體的多元化學業評價標準,保證能夠從根本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比如:在《隋唐:開放革新的時代》這一章節中,主要是介紹了隋朝和唐朝兩個朝代,對當時的文化做出了全面的介紹,雖然通過教材本身以及教師的講解,學生能夠了解其中的歷史知識,通過背誦和記憶之后也能夠完成相應的考試,但這并不代表學生真正的了解了當時的文化,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設置小劇場等方式來檢測其了解和掌握的程度,通過活動的形式來檢測學生的學習質量,如知識問答、知識競賽等活動。這樣一來,僅僅只是依據考試的單一檢測手段得到進一步完善,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和拓展,對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豐富教學形式,激活問題意識
教師要豐富教學形式,為學生打造立體、生動、開放的歷史課堂,為學生再現歷史情境,讓課堂暫時變成辯論現場,鼓勵學生結成小組通力合作,全面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難忘九一八》一課的教學中,在《松花江上》背景音樂下,我們一起走進了那段困難的歲月。在教學中,我問道:是什么讓東北人民拋家舍業,遠離故土?學生們集體回答:九一八事變。接著,我讓大家打開地圖冊,并將任務表發到每個小組,讓大家合力完成。第一個題目就是歷史上日本侵華事件,以此證明日本侵華之心蓄謀已久;第二個題目是日本制造柳條湖的目的,讓學生明白日本人在制造侵略借口;第三個題目是,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政府的態度,讓學生明白政策失誤導致的嚴重后果;第四個題目是面對侵略,全國人民有何行動,舉出典型事例,以此讓學生意識到民族危亡面前,中國人民建起了鋼鐵長城……就這樣,學生們既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能齊心協力,讓課堂氛圍異常熱烈。
四、布置多元作業,深化思辨能力
我們要放棄題海戰術,轉而嘗試布置多元化的作業,合理配置作業內容,積極嘗試多元形式。在幫助學生進行針對性、科學性的訓練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深化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提高其思辨能力,讓學生理性思考、分析、反思歷史問題,做到舉一反三。 在《三國鼎立》一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留了論文作――不以成敗論英雄,你怎么看?請運用相關史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們非常積極,著手查閱了各種資料,有很多精彩的表現。高威寫道:如果以成敗論英雄,誰能真的是英雄呢?是劉備嗎?曹操嗎?還是諸葛亮呢?從成敗的嚴格意義上說,他們都不能算做英雄。諸葛亮在廬中論天下,在五丈原中病逝,“出師未捷身先死”,可誰不佩服諸葛亮呢?誰說他不是英雄呢?點點思想精髓滲透在字里行間,我要為我的學生點贊。充分體現初中歷史作業的深刻性、趣味性、實踐性,從而達到最佳的歷史學習效果。
五、結語
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素養成了教學改革的重點。在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歷史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一定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不斷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滲透歷史相關的重要信息,進行多元化的歷史教學,才能更好地培養出具備較高歷史核心素養的歷史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李新英.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對歷史核心素養的解讀[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01):125-126.
[2]邱小鳳.立足素養培養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5):135-136.
[3]江海云.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11):145-146.
[4]周永紅.試論如何在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中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7(09):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