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一詞是近些年來課程改革中出現的高頻詞,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課程的修訂工作中明確提出:核心素養是對學生知識和技能、情感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因此,歷史課應將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的核心素養為目標,歷史科目必備的一些品格和能力也可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來逐步養成。其中,“史料實證”是尤為重要的一種態度和學習方法,更是學習歷史的關鍵能力,所以,“史料實證”核心素養是十分重要的素養,培養高中生“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是尤為必要的,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歷史教學;史料實證;史料價值;核心素養
一、 引言
當代教學環境在不斷變化,高中的教學情境也不斷變化,一些教育理論和教育現象也在不斷被深入更新研究。“核心素養”雖然是個新的名詞但是對歷史素養的培養這一課題一直都不陌生,過去的課程標準對教學的三維目標十分重視,當下則更加側重核心素養,即知識和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一種綜合體現。對核心素養的教學為基礎,對學生理清楚歷史知識和形成關鍵的學習品格與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高中歷史教學更應注重“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培養,由此來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其核心素養。
二、 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概念與課程目標
“史料實證”指的是對獲得的史料進行辨析,并且通過對可信史料的運用來重現歷史真實的一種態度與方法。歷史是不可被改寫的,對歷史的認識只能通過可靠的現存史料,這就要求對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加以重視,才可形成對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這也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新課程標準也對“史料實證”核心素養進行了四個方面的詳細解釋:首先,學生應該知道史料作為認識歷史的橋梁性作用,對史料的多種類型進行整理掌握,學習搜集史料的途徑和方法。其次,學生能夠對史料進行基本的辨析,并對史料作者的意圖有準確的把握。再次,學生可以從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在歷史敘述時可將其作為可靠證據,并能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相應的歷史認知。最后,學生可以運用實證的精神來進行歷史的學習,由此來對待歷史和現實問題。
由此可見,對高中生進行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當下課程目標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設計與備課時,加強對學生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訓練。
三、 史料實證核心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當下,很多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是缺乏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這主要是由當前的考試模式的限制,高考文理分科的形式導致一些學生從一開始就對歷史的學習報以輕視的態度,即便選了文科,也會認為它是副科,便減少對其重視程度。除此之外,一些歷史教師自身沒有較高的史學素養,因此在教學中會輕視對學生史料證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基于此現狀,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課程的目標下,更加看重師生之間的交往與互動關系,并以此為基礎達到師生之間的共同發展與進步。教學的過程要重于結果,所以“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看重學生擁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身心、端正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且需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歷史學科的課程標準更是要求教師通過各種課程資源的積極運用,來培養學生辯證思考和看待歷史與現實問題的能力,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從而加深學生對于祖國的熱愛,以及心智的全面發展。其中,歷史學科對于“史料實證”這一核心素養的培養與重視,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在歷史面前做一個冷靜有正確價值觀的人。
四、 教學實踐與史料實證核心素養培養的結合
歷史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更注重實證性和嚴密論證性,因此,史料證實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著名學者趙吉惠曾說過:“史料,即構成歷史的材料,舉凡人類活動的遺跡、遺存,都可稱為史料。”教師更應重視史料教學,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指導學生對相關史料收集整理,達到學生自覺從史料中獲得歷史信息的效果,并且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成對歷史的探究。
例如在學習第十二課《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教師可以從多角度選取史料,像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原文、郭立珍《近代天津居民飲食消費變動及影響探究》、張壽《津門雜記》等著作中都有對通商口岸的描寫,并且不同的史料可以使學生以不同的歷史觀來全面的認識近代史上出現的通商口岸。在講授《英國議會與王權矛盾的激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知網、萬方平臺、百度文庫等一系列網絡資源來搜集相關史料,學生對相關史料整理過后,教師可以組織相關的課堂討論,使學生互相交換史料,并且討論史料的真實性與可參考的價值。在日常的作業訓練中,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在學習《美國代議共和制度的建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相關史料,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所學知識論證共和制度的利弊。通過此類觀點論證題可以著意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史料,并通過史料得出自己的歷史觀。該類題目要求學生表述準確觀點,舉出正確論據,還要學會用史實論證,無疑是對學生史料實證核心素養培養的一項有效的措施。在這樣有目的、有意識的一系列培養鍛煉之后,學生就會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搜集史料,并且判斷史料的真偽及價值。這也是史料實證核心素養培養期望看到的結果。
五、 結語
歷史學科是人文學科的基礎學科,并且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歷史是人類文明的見證者,所以,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尤為重要。一直以來,高中生對于歷史的學習都還停留在對歷史知識死記硬背的狀態,缺乏對史料的重視以及獨自思考的能力,在此現狀下,教師在傳授基本的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還應對學生的價值觀、學習技能予以培養,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高中的歷史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并且大量的歷史材料的閱讀和整理,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養成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同時,對史料搜集與整理的途徑與方法也會使學生獲益終生。
參考文獻:
[1]李妍.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17(21):83.
作者簡介:
楊銘,遼寧省盤錦市,大洼高級中學。